>>> 2005年第8期
红色胎记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林晓曦
首先,红色胎记是需要治疗的。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红色胎记虽说对身体无害,可是对外观的影响毋庸置疑:对学龄儿童来说,可能因为同学的奚落与嘲笑而形成孤僻、自卑和内向的性格,其间接导致的危害比胎记本身更大;对青年来说,可能因此丧失在求职、求偶、晋升中的平等竞争机会;到了35岁之后,由于畸形血管的逐渐扩张,约65%患者的胎记不再平坦,逐渐出现结节形成、病灶增厚等现象,这种倾向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即丧失了采用非手术治疗的良机,必须选择植皮等整形外科手术来治疗;少数严重的病例,年轻时胎记还是很平坦的,到中年或晚年时却可能变得面目全非,扩张的病灶类似肿瘤的外观,十分丑陋,甚至影响眼、鼻、口的正常功能。
葡萄酒色斑的现代非手术治疗,包括激光治疗与光化学治疗两大类,它们是以无创或微创,瘢痕发生率明显低于以往任何治疗为特征。它们之间的原理完全不同,各有不同的适应证,只有合理选择,才有可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现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进口”激光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能用于针对血管性疾病治疗的主要激光器包括了两种不同波长的四类设备,它们之间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别,但从最基本的原理上来说,都是利用20世纪80年代早期发现的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红胎记”中红颜色的来源物质——血红蛋白在某个波长附近存在电磁波的吸收峰,此波长的激光对病灶照射后能量大多被血红蛋白吸收,立即导致血红蛋白“烧伤”而凝固,而很少损伤及皮肤,是一种较巧妙的物理治疗。从病人利益的角度,结合中国人的经济收入水平来看,对于面积较小、病灶散在或婴幼儿病例较适合选择,治疗过程便捷,设备稳定、安全,操作十分简易,对医生的经验要求不高,所以极易在市场中推广,读者在大量的广告中,也已经充分领略了它的优势一面。其缺点是费用昂贵,尤其对于大面积的红胎记的治疗,常较难为中国普通居民所接受;其次是次数多,除了个别病例外,据国内外资料统计,平均经过6~7次的治疗,能使75%的患者达到大部分但不完全的消退。其余的病例可能不甚敏感;由于治疗用的光斑小,术后的色泽不均匀,整体的外观恢复欠自然。此外,由于国外的使用历史长,一项五年的随访发现,一半的患者出现部分血管再通、红色恢复的现象。
上世纪90年代初,医学研究人员开始把光化学治疗使用于红色胎记的治疗,这种治疗从原理上与激光治疗完全不同,主要利用光敏物质由静脉注入后,在一定时相内在血管内皮细胞内聚集,此时内皮细胞以外的组织中浓度极低,所以实现了对细胞的针对性;经体外使用特定波段的大光斑照射红胎记区域,导致该区域内畸形血管中内皮细胞的“定向爆破”,治疗后经过一段时期,畸形的血管网出现不可逆的萎缩。这种治疗利用了红胎记的组织特性,是一种很巧妙的生物化学治疗。比较适合于大面积、病灶集中的红胎记。优点是治疗后的病灶消退均匀、自然,较少有治疗干预的痕迹;与激光治疗相比,治疗次数明显较少,医疗费用较低;从五年以上的病例随访结果看,无再通复发的现象。缺点是治疗过程所需的医疗设备、光敏物质、时间、操作等有多种选择,因此,其疗效、对皮肤的保护等方面都对医生的经验与技术要求很高,所以治疗推广过程慢。因治疗过程较激光治疗更长,故婴幼儿或儿童患者在治疗中需用镇静药物。
此外,作为患者家属,对于出生后尚在迅速增生的婴幼儿“血管瘤”,或皮肤发青紫色的十分深在的“海绵状血管瘤”以及从体表摸及震颤或搏动的“蔓状血管瘤”,不要去进行无谓的治疗尝试,那样不仅无效,而且可能耽误了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其他正确治疗,导致不良后果。对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或新生儿,如果发现孩子额部正中或上睑内侧有淡淡的、时隐时现的红斑,不必急于治疗,这种新生儿斑常常几个月后自行消退。
希望“红胎记”患者或父母能结合自己的病情,合理选择,早日走出自卑的圈子,走向一个崭新的、平等的起跑线。
(作者每周二上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