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8期

小孩高热惊厥及其预防

作者:王小衡




  
  周末,爸爸妈妈带着快满3岁的儿子帅帅一起去郊游,帅帅玩得很开心。但也许是着凉了,他傍晚开始流清鼻涕,轻咳,不想吃饭,没精打彩,接着又发烧,量体温有38℃,妈妈给他喂服一包感冒冲剂。过了一会儿,帅帅妈发现孩子脸色更红,出气也变粗了,再量体温达到39.5℃,于是急忙用酒精给他擦前额、腋窝和四肢降温,擦得孩子直叫冷。临近午夜时,帅帅突然出现两眼凝视,不省人事,呼之不应,紧接着手脚一下又一下抽动起来,继而面色转青紫,口吐白沫,样子怪吓人的。这下可把家长急坏了,夫妇抱着孩子就往医院跑来,我急忙把孩子放在诊断床上,取右侧位,右手大拇指用力掐住孩子的“人中”穴位(在鼻唇沟的中点)较强刺激按压,同时吩咐值班护士给他输氧,注射止惊药。掐“人中”穴位不到一分钟,孩子终于发出“哇”的哭声,接着手脚抽搐也停止了,面色渐渐转红润。经体检和验血证实,患儿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随后留院观察,静脉点滴消炎药(青霉素和病毒唑),并口服退烧药,大约1个多小时后,患儿全身皮肤出汗,体温逐渐下降,在黎明前体温降到正常范围。
  像帅帅这种突发急诊——高热惊厥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事实上,高热惊厥(俗称高烧抽风, FC)是儿科最常见的急诊。据调查,我国儿童高热惊厥的发病率约占发热性疾病的5%~8%。典型病例都是先热(测量体温38.5~40℃或更高)后惊厥(在发热初体温上升时出现),据统计,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多为病毒感染)是导致高热惊厥的主要疾病(占70%以上)。临床上分为两型:
  1.简单型高热惊厥 多见于生后6个月至3岁体质较好的孩子,惊厥发作为全身性,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一日内仅发作一次,抽风后孩子很快清醒,无神经系统异常,惊厥发作两周内做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
  2.复杂型高热惊厥 多见于半岁以内或4岁以上儿童,一日内发作多次,持续15分钟以上,已有4次以上的高热惊厥,少数人非全身性发作,呈部分性发作(如单侧肢体抽风)。发作后有暂时性麻痹等神经系统异常。发作后两周内做脑电图检查有局灶性癫痫放电改变。
  下面就年轻父母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予以答复。
  
  一、高热惊厥的复发问题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高热惊厥患儿中,1/3有第2次惊厥,其中1/2有第3次惊厥,大约1/10有3次或3次以上的复发。高热惊厥复发均发生于首次发作3年内。影响再发的危险因素:(1)首发年龄小于1岁;(2)首次发作为复杂型高热惊厥;(3)有家族阳性癫痫或高热惊厥史。
  
  二、高热惊厥会不会转变成癫痫
  国内多数小儿神经内科专家认为,高热惊厥属于癫痫特殊综合征。许多研究表明,简单型高热惊厥长期预后良好,对孩子智力、学习、行为等多无影响,不会转变成癫痫。但复杂型高热惊厥预后不良,约有2%~7%发展成癫痫;约15%患儿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专家们还指出,高热惊厥转变成癫痫的危险因素有:(1)出生缺陷——原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2)有惊厥和癫痫家族史;(3)第一次高热惊厥发作有复杂型高热惊厥的表现。如果只有一项危险因素,孩子到7岁时1%~2%转变成癫痫,有2~3项危险因素时10%转变成癫痫。
  
  三、预防高热惊厥复发方法有哪些
  1.喝淡盐开水 近十年研究显示,高热惊厥患儿容易发生低钠血症(血清钠低于130毫摩尔/升),发生率为56%~60%,其中高热惊厥一次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46%,惊厥≥2次为71%,明显高于无热惊厥患儿(15.6%)。高热惊厥患儿平均血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换句话说,合并低钠血症的患儿惊厥发作次数明显多于血钠正常者,其比例约为6:1。经静脉输液中加入适量含钠液配合降温及止惊治疗,大部分患儿在6~8小时内血钠回升到正常值范围。
  因此,儿科专家指出,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者——现在处于感冒初期,伴有发热(量体温≥37.8℃)、口渴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让他(她)喝两杯淡盐冷开水(一次饮水量100~200毫升,间隔1~3小时),可起到防治低钠血症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高热惊厥复发及惊厥性脑损伤目的。当然,给患儿喝完第一杯盐开水后,家长应带他去正规医院就诊。
  2.口服安定(一种镇静催眠药) 国内最新研究资料显示,短程安定可以预防高热惊厥再发。该药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的优点,对象是已有两次以上的高热惊厥患儿。短程安定具体用法是:每次0.4~0.5毫克/千克体重,在首次使用8小时后再重复使用第2次就可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只有个别病儿才考虑使用第3次。
  必须指出,对所有高热惊厥患儿来说,在口服安定同时必须使用退热药(如泰诺林或托恩口服液)以求快速降温,并积极选用抗生素以控制原发病。
  3.预防疾病 尽可能母乳喂养到生后第二年,从小进行“三浴”锻炼(空气、阳光及水),按时进行免疫接种,加上正确的生活护理,就能有效地预防感冒等发热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预防“热极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