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8期
反式脂肪危害知多少
作者:张家庆
人造奶油(人造黄油)又称麦淇淋,因可代替纯天然奶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认为是食品加工科技的一大进步,现在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问题的由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发现,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对人体不利,易产生冠心病,因而寻求对策。最简单的就是不用饱和脂肪酸,只用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是不饱和脂肪酸多为液体,色香味也欠佳,很难用于食品加工。
从化学知识上讲,碳链长的脂肪酸熔点高,碳链短的熔点低。而同样长短的碳链,饱和的脂肪酸熔点高,有不饱和链的熔点低。因此把无害的不饱和脂肪酸加上氢(氢化),使之部分饱和,不就可以提高其熔点了吗(从液体变固体),这一科技成果就是人造奶油的发明。当时认为,它既没有饱和脂肪的害处,又有了色香味形俱佳的长处,因而受到欢迎。
反式脂肪的危害
可是新的问题出来了,20世纪90年代起,人们发现人造奶油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又称坏胆固醇),减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又称好胆固醇),类似于饱和脂肪酸的问题,因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而且它还抑制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如果母乳中含它的成分,可影响婴儿脑及神经系统髓鞘细胞膜,以致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良。
什么是反式脂肪
并不是所有脂肪都不好,脂肪也有“好”有“坏”。饱和脂肪、反式脂肪是不好的,而多不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则属于好的。有一部分在人体内不能合成,还是“必需”脂肪酸。一般的液体植物油大多属不饱和脂肪之列。研究发现,人造奶油虽然是不饱和脂肪酸,却增加了一部分“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TFA)和甘油结合成的脂肪,也称为反式脂肪。反式脂肪的问题在于把原本弯曲的碳链部分变直了,因而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一样,不易被体内酶代谢而造成类似的危害。
反式脂肪的危害,除发现上述的增加LDL、降低HDL等以外,研究还发现,在占食物总热量的3%~11%范围内,反式脂肪每增加1%热量,将增加1%LDL及减少1%HDL。此种改变,则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怎样少吃反式脂肪
人们会问,哪些食品含反式脂肪?涂抹面包的人造奶油当然含反式脂肪。因为人造奶油加工的食品往往香、酥、脆,美味可口,而且不易陈腐变质(或称哈喇味),可延长保质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造奶油比天然奶油便宜得多。因此,多数食品加工用反式脂肪,如炸鸡、炸土豆条、炸薯片、华夫饼干、甜面包圈、脆饼、饼干、酥饼、色拉酱等各种各样经过炸烤制作的食物。
研究发现,自然界也有少量反式脂肪存在。主要是在反刍类动物牛羊的瘤胃中,有些细菌能把脂肪氢化而产生反式脂肪。因此,牛羊肉以及奶油中就有可能含2%~9%的反式脂肪。如果饲料中有反式脂肪,则家禽及猪的脂肪中也有可能含少量反式脂肪。
由于反式脂肪是工业化的产物,因此和饱和脂肪不同,从理论上说少吃或不吃反式脂肪是可以实现的。不过如上所述,加工的食品几乎都有反式脂肪,所以你进了洋快餐店或买些糕饼零食,都可能吃到反式脂肪。因此,除了有些政府限制其使用量以外,目前只能尽量减少进食上述食品,或尽量自己用液体植物油加工。如果一定要用到人造奶油一类的食品,则选用软的有半流动性的,这比选用硬的人造奶油要好。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要求,从2006年1月1日起,食品标签上必须标示反式脂肪的含量,让消费者自己可以有所选择。我国则尚未要求食品有营养成分标示,标示反式脂肪还远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其实,标签上标示含量仅仅是治标,要治本还得消灭反式脂肪。目前,国外正在研究不用加氢的方法制造人造奶油。已有化学的或酶的脂肪内酯化,同样可以提高油的色香味形,而不含反式脂肪,这样就可能解决此问题。
摄入反式脂肪超过多少量危害比较明显,这个问题尚在研究中,目前尚无结论。但可以认为,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及胆固醇是吃得越少越好,因为它们都不属于“必需”脂肪。目前建议,总脂肪热量应占全部热量<30%,而饱和脂肪应<10%。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
饱和脂肪酸的碳链是一条直链,而不饱和脂肪酸则在部分碳与碳之间有双键。
只有一个双键称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多个则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双键使碳与碳之间连接更近,产生扭曲,成为弯曲链。双键越多,弯曲越甚。双键上的两个氢原子一般都向着一边,称为“顺式”(见图)。当多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时,除了使一部分双键补了氢(不成为双键)以外,还使另一部分双键上碳原子的两个氢变成一个上一个下了,这就称为“反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