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8期

盛夏酷热防“阴暑”

作者:王 健




  
  说到中暑,我们并不陌生。盛夏季节,气候炎热,假若在烈日下行走时间过长或高温环境中劳作,有的人会出现高热心烦、头昏胸闷、神疲乏力、汗多气粗、口渴恶心等症状,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这些症状表现就是中暑,中医把这称为“阳暑”,即“动而得之者为阳暑”。但由于人们现代生活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加之早期的预防保健,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夏季发生“阳暑”的机会并不多,倒是“阴暑”的发病有增加的趋势。因为“暑热逼之者,畏而可避,可避则犯之者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
  下面就是导致“阴暑”发生的“快而莫知”的情况:
  1.空调电扇吹拂时间过久 孵空调或吹电扇,是许多人家解决夏日晚上睡眠问题的“法宝”,可是人在睡眠状态下,抵抗力下降,偏偏又衣着单薄,空调电扇直吹,风邪伤人。
  2.大汗后图痛快,直吹空调 或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或冷饮无度,使汗孔骤闭,风邪郁于腠理,湿邪侵及肌肤。
  3.过于贪图凉爽,迎风而眠 在过堂风口、树荫下、水亭中、凉台上露宿时间太长,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极易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
  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夏季暑热湿盛,人体毛孔开张、腠理疏松,容易导致风邪夹寒裹湿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出现身热无汗、恶寒头痛、肢体酸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重则能诱发中风瘫痪等严重病症。
  很多人得了“阴暑”,误以为是“内火”太大,不加辨证地大量服用苦寒的“清热药”,便会适得其反,引邪入里,使全身症状加剧。
  阴暑可用荆防败毒散等辛温解表化湿药物;如果阴暑伴有吐泻症状时,可加服中成药藿香正气片;若兼有发热尿少,可一并服用六一散。
  除了药物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房间内使用空调时,温度设定要适宜,既舒适又不影响健康的室温应该是24~27℃,睡眠时还应再高1~2℃。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7℃为宜。
  当大汗淋漓进入空调房时,应先换下湿衣,擦干汗水,不应对着空调图一时之快。
  忌贪凉过度,盲目认为夏季“火气”重,吃过多清凉食物。
  不宜在深堂湿地彻夜露宿,更忌在星月下露卧,或睡着时电扇、空调不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