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2期

精心构筑人体“导弹防御系统”

作者:郁汉明




  当今世界各国,为防止精确制导的导弹来袭,纷纷准备建立有效的“导弹防御系统”,拟将敌方导弹击毁在到达预定目标前。
  人类机体的免疫系统,恰似军事上的“导弹防御系统”。当其功能正常时,能有效地抵抗、消灭入侵的大小不等的各型敌方“导弹”,如细菌、病毒等,并能清除外来的有毒物质和体内的代谢废物,而且对机体的突变细胞也有免疫监视作用。
  因此,专家们强调,构筑人体健全、有效的“导弹防御系统”,即免疫系统,对预防恶性肿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体的几十万亿个细胞,由于各类致癌因素的作用,每天都会有几百万个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有一部分突变细胞向恶性转化,形成肿瘤细胞。
  机体免疫系统对此绝不会熟视无睹,在具备足够能力时,会识别出突变细胞,主动出击,将其消灭,突变细胞在形成恶性肿瘤的“中途”便被“拦截”。
  专家指出,能“拦截”来犯之敌——突变细胞的机体自身防御“导弹”有肿瘤淋巴细胞、NK细胞、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但构筑坚固的机体“导弹防御系统”绝非易事,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人体免疫系统自身发生了异常。也就是说,即使能识别“敌人”,也无力将其杀死。
  许多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疾病会造成免疫系统的损伤。人体的胸腺是产生淋巴细胞的重要器官,好比是个“导弹工厂”,一旦先天性缺乏,则恶性肿瘤就会趁机肆虐;原发性免疫缺陷的患者,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同龄一般人群的一万倍;一些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中,由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非常高。
  二是肿瘤细胞非常“狡猾”,善于“伪装”,常常逃过人体免疫监视系统的“雷达”,在体内逍遥法外,胡作非为。
  肿瘤细胞的乔装打扮花样百出:它能改变自身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使免疫细胞无法识别;它还能参与产生一种叫做“封闭因子”的物质,通过与免疫细胞上的免疫识别部位相结合,而将其封闭,逃过监视,混进“关”内;还有一些肿瘤细胞能分泌一些免疫抑制因子,通过伤害“哨兵”来躲过监视。
  对于这两方面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为确保机体“导弹防御系统”的安全,他们提出如下对策:
  一要精确设计与实施减轻肿瘤负荷的各种治疗方法。
  无论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全身、局部化疗,应首先预测肿瘤“减负”的效果,力争最大限度地去除肿瘤,最低限度地损伤正常组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高水准的技术是肿瘤“减负”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患者恢复较好的免疫功能和较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二要巧用化疗药物稳定免疫系统。
  专家认为,化疗虽有较大毒副作用,但用得巧妙,用得适当,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不仅无害,反而有益。化疗能有效抑制或阻止肿瘤细胞释放出的“自身免疫抗原”导致的“免疫逃逸”或“免疫抑制”作用,避免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或无效运转状态,保护了机体防御系统。当然,化疗“巧妙”、“得当”是关键,也是难点,要善于总结。
  三要加强自我保健。
  要保证丰富、平衡的营养摄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继续侵袭,如物理性的光、电离辐射与放射性核素,化学性的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生物性的病毒与病菌等因素。适当的运动也是一个方面。这些因素对常人影响也许不大,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就会举足轻重。
  专家认为,如能至少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则机体的“导弹防御系统”有望基本建立。但要巩固和发展这一系统,做到“攻无不克”,还要做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