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2期

人衰老会有哪些变化

作者:佘明德




  佘医生:
  我今年54岁。这几年老是觉得精力不济,睡眠不太踏实,腰酸背痛,有时心情抑郁、烦闷,不时还有心慌,记性也比较差,头发白了不少,也慢慢变稀少了。去医院做过心电图和一些常规化验,都说没什么毛病。我想知道,上述这些表现是否正常。
  云南谢女士
  
  人体的衰老是机体经过长期逐渐的积累,呈现出一种自发的进行性衰退过程。通常当人们在20多岁身体发育顶点——性成熟期以后,就开始向衰老转化。
  30岁以前,这种变化不明显。尔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的速度即明显加快。特别是近年,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上岗,劳动强度大,更使人超负荷工作,年轻人衰老也在加快。
  一般来讲,男性在50岁左右,女性在40左右,尤其绝经后女性,不仅在形态方面,而且在生理、代谢功能方面也都发生明显衰老变化。
  在外形上,首先可以看到须发变白,或稀少、脱落,颜面及全身皮肤干燥、松弛、弹性减低,出现皱纹,可见到老年斑。由于牙龈萎缩,可出现牙齿松动、脱落。
  生理功能方面,以感官系统改变最为明显。通常40岁以后,眼睛因晶体调节功能减弱,而出现“老花眼”,部分老人还可出现晶体混浊,形成“老年性白内障”而影响视力。听力改变出现较迟,初期表现为重听,晚期可出现耳聋。与此同时,嗅觉、味觉、痛觉、冷热感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内分泌及生殖功能方面,以性腺功能减退最明显。妇女一般在40~45岁间,雌性激素即开始减少,至50岁左右,由于卵巢萎缩,激素分泌骤减,即出现月经紊乱,直到绝经。由于卵巢功能退化,性功能也逐渐减退,失去生育能力。男性性功能减退可晚一些,一旦进入老年以后,勃起功能也会减退,对性要求也会降低。
  心血管方面。据研究,老年平均每增长1岁,心血搏出量即减少1%。按此推算,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较25岁的青年人心血搏出量减少40%。因而老年人体力活动时,容易感到疲劳、心悸、呼吸急促等。
  老年人的多尿,是由于膀胱肌和膀胱括约肌萎缩,形成膀胱容量减少和排尿控制能力减弱所致。
  肺脏由于组织萎缩,肺泡扩大和弹性减退,致使肺活量及通气量减少。临床中一些隐性肺炎老人,多数与肺气不足,肺活量及通气量减少有关。
  消化系统常因牙齿脱落、咀嚼功能差及胃肠黏膜萎缩和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减少(60岁以上老人,约有2/3出现胃酸偏低或无酸),而易于发生消化不良与便秘。
  骨骼及运动系统。临床观察发现,老年人骨质疏松是容易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有人对60岁以上老人拍X线片,几乎100%有骨质增生。尤其在颈、腰椎易发生。
  人体出现衰老,乃是机体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并非异常病变。生活中有关衰老变化,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饮食调理等,均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抗御疾病,延缓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