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2期

辨证分型选择中药治感冒

作者:薛轶燕




  正值冬秋季节交替,患感冒的病人成了医院门急诊的“重头戏”,越来越多的病人为避免西药的副作用而同时选用标本兼治的中成药。在医院的调查中发现,七成以上的西医在开出西药的同时也开出了中药,而药学专家表示,中西药同服治疗感冒时,一定要确保对症、安全、有效,因为中药同样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否则不仅病不能及时痊愈,还可能出现其他不适。
  常见的感冒在中医中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这几种感冒因为病因不同,用药也有所不同。
  风寒感冒,为外感风寒,即因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汗孔开合不利引起,症见怕冷、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喉痒咳嗽,声重,痰白清稀,口不渴等。治疗此类感冒宜辛温解表,发散风寒。通常用川芎茶调冲剂、感冒退热冲剂等。
  风热感冒多为感受风热之邪,正邪交争而引起,多表现为发热较重,怕冷较轻,汗不多,头胀痛,四肢酸懒,咽喉肿痛等。治疗这类感冒宜辛凉解表,疏风散热。多用银翘片、牛黄解毒片等。
  暑湿感冒多因夏天暑热之气而起,且暑热之中还常挟湿气而伤人。症状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并有身热出汗、身倦乏力、口渴喜饮、小便不利等。治疗这类感冒宜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等,多用藿香正气水等。
  病毒性感冒多因病毒侵袭引起,从中医角度讲,多为风热犯表、热毒郁于肌表。常表现为发病快、病情重、高热、寒战、头痛欲裂、疲倦无力等。治疗这类感冒宜清热解毒,疏风透表,宜用板蓝根冲剂、抗病毒颗粒等。
  感冒以后,人体有一个自然的转化过程,刚开始时是风寒型感冒,如不及时治疗,过了两三日,多数人会出现由寒转热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中医学认为这是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人体的防御系统(卫气)与风寒外邪发生交争所产生的结果,现代医学研究是人体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如果在感冒初期就选对药物,无疑可以缩短病程,使患者少受许多“折磨”。
  早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已有记载的“川芎茶调散”对外感风邪、头痛恶寒发热有独到之功效。不仅针对风寒型感冒,还对风寒化热型感冒同样有奇效。用浓茶冲服后在1~2小时内见效,24小时内恢复正常,有效率达九成以上。
  川芎茶调散由于剂型落后,处方中的原料及原植物以粉末状态存在于制剂中,故不利于人体的吸收,有鉴于此,上海雷允上药业对此产品进行工艺和剂型的改进,制成无糖型颗粒冲剂——“川芎茶调颗粒”,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使用,提高疗效及质量。尤为突出的是本品不含糖,因此可解除糖尿病患者及老年患者服用时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