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2期

长寿果——枣子

作者:傅维康




   在各种干果之中,就其用途广和益处多而言,可以说莫过于枣子。枣子在历史上曾被冠以种种美名,诸如美枣、良枣、红枣、大枣、吉祥果、长寿果、生命之果等。
  中国人食枣和栽种枣树的历史相当长远,从古代文献记载,便能找到不少佐证。在《诗经·豳风》里,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之句。《豳风》是周代豳邑地区的诗歌,该地区相当于现今陕西咸阳市北部一带,这表明至少在3000年前,上述地区的居民在农历八月、十月,分别有“剥枣”、“获稻”的农事活动。《战国策·燕策》载:“……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说明战国时期,在相当于现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枣树和栗树生长茂盛,所结果实竟达到“足食于民”的程度。
  枣树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在平原、丘陵、旱涝之地都能生长。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就曾载说:“旱涝之地,不任耕稼者,历落种枣,则任矣。”
  枣子营养价值高,晒干后的红枣,可长期储存备用。中国古代,红枣曾被作为祭祀之用,同时也是小辈侍奉长辈的佳品之一。《礼记》:“子事父母,妇事舅姑,枣、粟、饴、蜜以甘之。”
  千百年来,中国有些地方吃枣子还有一些民俗:人们赠送给即将结婚男女的礼品之中,往往有枣子;新娘进到夫家时,亲友们纷纷对新娘投以枣子;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同食枣子。这些民俗的含意为:“枣子”、“早子”,“早生贵子”。
  在伊斯兰教中,枣子被视为维持人的生命力之重要食物。因为在伊斯兰教的“斋戒月”里,虔诚的教徒每天在日出之后至日落之前不进食物,所以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他们都要食枣,为的是防止精神和体力衰竭,预防百病。因此,在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里,枣子被赞为“生命之果”。
  枣子的用途广、益处多,更充分体现在它对人的保健和医疗功效,对此,《神农本草经》早就高度评价大枣具有“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并且能“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三国时期《吴普本草》称赞大枣“令人好颜色”。其后,历代中医药书籍屡次述及红枣的保健治疗作用,主要的如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心悸乏力等,同时它在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某些峻烈药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均有明显功效。
  红枣治病和保健,既可单独食用,又可以同其他药物相配伍。对中医方剂学起了奠基作用的《伤寒论》,其第一首药方:“桂枝汤方”,仅由5种药物组成,其中就有大枣12枚。据统计,《伤寒论》记载方剂共112首,采用红枣配伍者达36首,红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历代中医采用红枣与其他药物组成的治疗方剂、各地民间用红枣调配加工成的各种补益疗病食品与美食点心,则更是不计其数。
  枣子因产地与品种的不同,其成分与含量也略有出入,但基本情况是含有多量糖分。据说中国北方产枣地区曾有“一斗枣,二斗粮,里面还有二斤糖”的谚语。
  据研究者分析获知,枣子还含氨基酸、有机酸、类黄酮、纤维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2和C、钙、磷、铁和某些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很有裨益。近年有学者实验证实,红枣确有提高免疫力功效,红枣中的三萜类物质,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和单纯性病毒的活性。红枣中的类黄酮物质,有抗氧化、抗细胞突变作用。另有学者实验确认,红枣和其他某些中药合用能产生协同作用,提升药物有效成分吸收率,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