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前列腺炎诊治方案(一)
作者:姚德鸿
随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前列腺炎分类方法的出台,为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依据不同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寻找合理与科学的治疗措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现代医学遵循这个分类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前列腺炎,制订了一套基本的治疗原则:
Ⅰ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处理的方法相对清楚与容易,要选用足够数量的有效抗菌药物,迅速与及时地扑灭细菌的大举入侵。如果有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资料,也就是说已经知道是哪一类细菌在为非作歹,而且哪些抗菌药物能将其制服,那就采用这些敏感药物。万一没有这方面资料,特别强调要采用杀灭细菌覆盖面较广泛的广谱抗生素,才不至于让细菌漏网。
用药的疗程安排,开始1~2周时,通常采用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的途径给药。病情控制后,可以改为口服药物维持,并且至少继续用药4~6周。倘若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并发前列腺脓肿,有时单靠抗菌药物未必奏效,应该在B型超声波引导下,经会阴部作脓肿穿刺引流,抽吸掉脓液,再向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如果穿刺引流效果不理想,只能从会阴部或经直肠作手术切口,将脓液引流出来,病情才能好转。
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因为也是细菌侵犯所致,所以治疗的重点依然是采用有效与足量的抗菌药物,以消灭肇事的致病菌。在正式选择药物治疗之前,为了打有备之仗,原则上应该检验前列腺液中的细菌种类,以及查明哪些抗菌药物用之有效。对于初次发病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采用敏感的抗菌药物,疗程至少2~3周。如果效果较为理想,建议再继续用药2~3周,以巩固疗效,以避免细菌卷土重来。如果效果不理想,应该重新考虑分类诊断与药物选用。倘若是复发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应该采用小剂量抗菌药物口服的方式,较长时间的预防性应用。
ⅢA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炎症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由于此类前列腺炎的病因不甚明了,况且前列腺液检查居然还存在有白细胞,虽说未找到细菌,是不是还会有其他病原体在作祟呢?治疗原则的第一项,依然是强调使用一个疗程的抗菌药物,采用的应该是广谱抗生素。具体用药时间至少4~6周,当这个疗程用药后无效,就没有必要再进一步使用抗生素了。为了缓解该类病人排尿异常症状与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造成的疼痛不适症状,应该采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例如哌唑嗪、苯苄胺(竹林胺)、特拉唑嗪(马沙尼、高特灵)、阿芙唑嗪(桑塔)、坦索罗辛(哈乐)、多沙唑嗪(可多华)等。
ⅢB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炎症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这类病人的前列腺液中,不存在白细胞等炎症细胞,主要以缓解不适症状为主要目标,一般不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上述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以应用,也可以采用一些止痛剂等。
Ⅳ型:无症状的炎症性前列腺炎
一般不需要治疗。
(作者每周一上午、周四下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