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让孩子建立自信的七大绝招
作者:杜亚松
自信的一般解释为“相信自己”,也有人把自信定义为“对自己的喜爱程度”,但其涵义远不止于此。幼儿的自信心牵涉到很多方面,譬如家庭教育方式、幼儿的兴趣、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等。自信是自我价值的综合体现,引导孩子建立自信,就是为孩子“成功的人生”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绝招1——让孩子体会到成功
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只要孩子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去做一件事,并能从中获得乐趣,他(她)就是成功的。成功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不断发现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例如,一个3岁的幼儿,当她第一次学会自己洗手帕时,她就会从中体会到成功,妈妈如果及时给予鼓励的话,她的自信心倍增,下一次就会更加主动地去洗更多的手帕。家长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更不要因为孩子有了好成绩才表扬孩子,只要孩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结果即使不是最突出的,也应该及时“慰劳”孩子,让孩子重拾信心。
绝招2——积极的自我评价
幼儿常常会向父母提出一个问题:“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当幼儿会用“对”、“错”来评价自己时,说明他已经形成了一种对自我的价值判断。如果他对自己的评价是积极的,他就会用积极的态度、良好的行为来塑造自己。这时,就需要父母亲在孩子提出所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的时候,肯定他的行为,强化他的自我评价,使他从自己所做的“对”的事情中找到自信。在适当的范围内让孩子做决定,比如让他(她)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喜爱的食物,或者在“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中尊重孩子的创意,让孩子自由发挥。但是家长也要注意不能一味放纵孩子,否则就会滋长孩子的任性心理。
绝招3——自我接纳
解决一个问题有困难而没有能力时,要让孩子敢于接受困难,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证实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由他人帮助,这就是自我接纳。自我接纳程度越高,孩子的自信心越强。有一个5岁的小姑娘,非常想参加学校的舞蹈队,在筛选舞蹈队员时,老师让她做了几个动作,因为基本功不行而被拒绝加入舞蹈队。但是,这个孩子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舞蹈队员,所以每天就在家里苦练基本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了学校舞蹈队的一名成员。
绝招4——民主的教养方式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民主型的家庭往往有以下特征:给予孩子发展兴趣和爱好的自由、经常和孩子交流思想、对孩子表现出信任、欣赏孩子的成就等等。比如一家人可以围在餐桌前开个小小的讨论会,每个人都要描述一下当天的见闻,别人不仅要仔细听,而且还要发表自己的见解。经常这样锻炼,再胆小的孩子都会勇于在他人面前发言。在这样民主的家庭里,由于父母的信任,与孩子的沟通也会增多,孩子往往对自己充满信心,会在家庭生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更容易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去证实自己的能力。成功的行动又反馈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绝招5——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什么事情都过分照顾,必然会使孩子形成依赖、被动、易受挫折的行为。例如,一个6岁的幼儿园小朋友,每天清早起床后,妈妈负责照顾孩子洗漱、料理大小便、穿衣服;爸爸负责做早餐、喂早餐;奶奶负责整理书包和穿鞋;爷爷负责送他到幼儿园;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教养模式,会使孩子在单独做任何一件事时都会产生挫折感,不会有一点自信心。
要让孩子有自信,就要给他以锻炼的机会,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奶奶剥毛豆或拣菜;协助妈妈整理房间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跟随爸爸到菜市场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菜;接待爷爷的老朋友,学会搬凳子、倒茶。让孩子成为主角,而家长引退幕后,当一个从旁指导的角色,那么孩子的成就感会更大,也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信任,这样很容易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绝招6——在伙伴关系中完善自己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发扬他的特长,扬长避短,逐渐克服谦卑,建立自信。例如一个4岁的男孩,不敢在幼儿园小朋友面前唱歌和回答问题,但他会主动帮助小朋友整理玩具。这时就要让小朋友认识到他的能力并欣赏之,得到小朋友的认可,获得心理的满足,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家长也可以经常邀请些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帮助孩子建立朋友圈,多让孩子与人相处,让孩子在社交过程中,发展情商(EQ)能力,那么孩子建立起来的自信会更加稳固。
绝招7——鼓励孩子说“我行”
很多孩子在家长的不正确教育下,变得非常懦弱,任何事情在还没有做以前就会说“我不行”,表现出缺乏自信心、胆怯、退缩。可以让孩子列出自己的优点,把自己的优点与其他有同样优点的小朋友相比,让他去发现自己一点也不比他人差,甚至比别人还要强,鼓励他说“我行”、“我可以”、“我是最优秀的”等,这些口号与赛场上的助威口号有着相同的激励作用,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但家长要注意孩子是否只喊口号而没有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