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幼儿气管异物的现场急救
作者:王小衡
气管异物吸入在7岁以下儿童相当常见。北京市儿童医院对近五年收住院的1 268例意外损伤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管异物共401例(31.63%),居第2位,大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占57.9%),其中1~2岁最多(占39%)。专家们指出,幼儿生性好奇又好动,但却无知,喜欢将一些小东西塞入口中。外源性异物以植物性异物占多数,如花生米、瓜子、豆子等,另外,还有笔帽、钮扣、玩具零件等。导致气管异物吸入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磨牙尚未萌出,咀嚼功能不完善,干硬食物不易被嚼碎,喉的保护功能欠健全,因而易呛入气管;另一个原因是孩子们喜欢将小东西置入口中尝试,当受惊吓、大笑或哭闹时发生误吸。一般说来,大多数异物都很小而且可以很快咳出,但少数异物被吸入到右侧支气管(因右侧主支气管比左侧直),甚至完全阻塞气道,产生急性缺氧症状,病儿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呛咳或剧烈的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面色及口唇青紫,若不及时取出异物,数分钟内就可能因窒息缺氧而死亡。
大多数患儿都会有很明确的异物吸入史,一旦诊断确定,父母及在场人员不要急送医院,而应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
首先,将小儿身体向前弯曲,使他的头部向下低于前胸,在两肩胛骨之间用手拍打。检查小儿的口腔并移去任何明显可见的堵塞物。医生观察到,大部分吸入异物停留在儿童喉咙的后部或咽喉下方的狭窄处,不易进一步深入。患儿因无足够的气量将阻塞的异物排出,但此时患儿肺内尚有足够的残留气量,通过突然增加胸内压和腹压的急救办法,以形成一股强烈的气流,使气道异物冲出来。
具体做法是:急救者站在或跪在小儿的背后,握住拳头放在小儿胸前顶住他的胸骨下方。用另一只手握紧前一只拳头,突然用力急剧地向上推向胸部里面挤压,如此推上5~10次,速率大约每3秒钟一次;急救者也可自患儿后方将手置于孩子的上腹部中间,双手交叉,突然用力急剧地向上推,往他的胸里按压5~10次,直至异物排出。
对周岁以内气哽婴儿的急救方法是,放躺婴儿,沿着急救者的前臂向前(约60度倾斜),面部朝下,保持头部低位。在两肩胛骨之间向他的背部往上急剧拍打5次,使用的力量要适中,少数奶块及异物可自行流出口外,但不要将病儿倒置,对声门下异物更应列为禁忌。拍打背部后须检查婴儿的口腔,用一只手移去任何明显可见的堵塞物体。如果此法失败,再翻转婴儿放在急救者的臂上或膝上,面部朝上,放两个手指(食指和中指)轻触婴儿胸骨下半部,低于两乳头一指宽的地方,向婴儿的胸里进行5次急剧的推,并再次检查口腔并移去任何明显可见的堵塞物体。
应该指出的是,现场急救中注意观察孩子的面色及神志,若抢救不成功即气道阻塞物仍然未被清除应立即送最近医院,可在气管镜下取出异物,以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