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期

肿瘤的介入治疗

作者:乔 华




  介入治疗与内科、外科并称为现代医学的三大诊疗技术。介入治疗的开展使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治疗水平及效果显著提高。
  
  介入治疗的原理
  
  在进行肿瘤血管插管介入治疗时,利用电子计算机数字减影X线血管造影机(简称DSA)的数字化技术,影响操作的其他器官及软组织的影像,清晰地显示导管在血管内的行走路径,引导医师非常精确地将导管插入供养肿瘤的血管,向肿瘤部位注入抗癌药物或用栓堵物栓塞肿瘤血管,造成肿瘤缺血坏死,取得不开刀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
  
  在DSA下介入治疗恶性肿瘤
  
  1.向肿瘤供血血管灌注抗肿瘤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由于在DSA的引导下直接向肿瘤灌注抗癌药物,使肿瘤局部细胞毒药物浓度很高,而对全身其他器官组织受影响很小,所以抗肿瘤药物治疗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如果介入治疗时在体表皮下埋一个药盒,以后通过药盒多次向肿瘤部位灌注药物或栓堵肿瘤血管,治疗操作方便,不用反复上机治疗,可减少放射线的照射,为患者节省费用。
  2.栓堵肿瘤血管“饿死”肿瘤。DSA下,用明胶海绵、碘化油或不锈钢圈等材料,栓堵肿瘤血管,阻断肿瘤血供,饿死肿瘤,取得与外科手术切除一样的效果。
  3.放置支架解除肿瘤造成的管道梗阻。恶性肿瘤可以向管腔内生长,挤压管道,造成管道狭窄,使内容物不能通过,引起临床严重的梗阻症状。如,食管癌引起食管狭窄患者不能进食;胰头癌压迫胆管、胆管癌阻塞胆管,使胆汁不排出,引起阻塞性黄疸;肺癌肿块阻塞大气管,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等。医师可在DSA或内镜下在肿瘤狭窄部位置入金属支架,解除管道梗阻,改善病人症状,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4.寻找出血部位,治疗肿瘤大出血。许多恶性肿瘤在生长转移过程中可侵犯大血管,导致内脏大出血,如肝癌破裂出血、肺癌的大咯血、消化道肿瘤大出血等均可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医师可在DSA下寻找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等栓堵出血血管,治疗大出血,挽救患者生命。
  
  肿瘤介入治疗的优点
  
  1.仅经过皮肤穿刺插管即可完成诊断治疗,微创性,痛苦小。
  2.可重复性强,在一次治疗不彻底或肿瘤复发时,可经同样途径多次治疗。
  3.因为治疗操作是在DSA下进行的,穿刺插管准确性高。
  4.由于是微创技术,且是局部用药或栓塞,所以与外科手术及全身化疗相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均小得多。
  5.治疗效果好,对于不适应外科手术及全身化疗的肿瘤,如对中晚期肝癌、肺癌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疗法。
  6.可与外科相互配合,对体积较大的肿瘤,术前进行介入治疗,可提高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中晚期肿瘤手术后辅助介入治疗,可以提高肿瘤的治愈率。
  
  介入治疗适应证
  
  1.全身各器官的恶性肿瘤以及部分良性肿瘤和血管瘤,尤其对中晚期肝癌、肺癌、妇科肿瘤、膀胱癌、中晚期胃癌、大肠癌、四肢软组织肉瘤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对于手术切除困难的肿瘤,可先经介入治疗,使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可完整切除肿瘤。
  3.对于手术切除不彻底,伴有淋巴结转移,体内有肿瘤组织残留的病人,术后行介入治疗,可消灭残留病灶,减少术后复发。
  4.食管癌导致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胰腺癌、胆管癌等导致胆管道狭窄引发阻塞性黄疸等肿瘤性管道狭窄,可进行放置支架治疗,解除梗阻。
   除了DSA引导下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外,介入治疗的项目还有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肺、肝脏肿瘤穿刺活检;肝癌注射无水酒精或碘油化疗药物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全身及局部射频热疗;恶性胸腹水、心包腔积液置管介入治疗等。这些介入治疗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和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每周一上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