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细说预激综合征

作者:王吉云




  预激综合征(WPW)的概念是Durrer等医生于1970年首先提出的,是指心脏由于存在异常的电传导通路而引起心脏发生心动过速。要了解什么是WPW,首先应当知道正常人心跳是怎样形成的。
  
  正常心跳的产生
  
  人的心脏由四个心腔组成: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全身的血液回流进入心脏的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心脏收缩可将右心室的血液泵入肺的血管,供应肺部的营养,然后血液回流入左心房,随后流入左心室。心脏收缩时又将左心室内的血液通过动脉泵出,供应全身各个器官使用。心肌在受到电刺激后会发生步调一致、节律规整的收缩活动,产生心跳,从而将血液泵入动脉中,然后输送到全身各部位。正常人的心跳是由心脏的天然起搏组织,即“窦房结”发放的激动信号来控制。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的上部,可发放有节律的电信号,电信号可沿着心脏特有的传导组织向左心房传导,然后向下传导到达位于心房和心室中间的一个称为“房室结”的区域,继续向下传导到心室(心室是心脏的主要泵血的器官)。 正常人心跳在60~100次/分之间。
  
  预先激动心房 心跳突发突止
  
  WPW是一种心脏电传导过程的异常,可使心跳较正常显著加快。主要是由于正常人心房和心室之间传导通路是一条,而预激动综合征患者在心房和心室之间还存在一条额外的传导通路,被称为“附加旁路”,这条旁路常常绕过正常的“房室结”,好像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直接架起了一座桥。这样正常的窦房结发出的电激动不仅可由正常的传导通路下传到心室,也可通过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旁路下传心室,多数情况下,通过附加旁路的传导比正常传导通路的速度要快,可预先激动心室,因此,称其为“预激”。心房和心室之间的这种附加旁路是在胚胎发育期间分隔心房和心室的时候出现的差错。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两条传导通路,就有可能使正常的电传导发生“短路”的危险,导致异常快的心跳(心动过速)。患者如果反复发生心动过速,就被称为患有“WPW”。
  WPW是出生时就存在的先天性异常,但是出生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直到青少年或青壮年才有症状,如出现突然发作,又可突然停止的心跳过速。一般WPW患者的心脏结构多正常,也有少数患者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WPW在总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15%~0.2%。其中60%~70%的WPW患者没有其他心脏的异常。WPW由于可引起心律失常或是由于药物治疗的不正确有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多数研究报道WPW患者猝死的发生率在0%~4%左右。WPW在男性的患病率稍高于女性,约为60%~70%,多数较年轻,身体没有其他异常。尽管这一异常可发生于所有年龄的人,但是最多见的是儿童和年轻人,因其引发的心律失常而去急诊室就诊。
  
  恶性心律失常 —— 房颤
  
   WPW可引起心房和心室之间折返性的心动过速,称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电激动由一条传导通路下传(可以是房室结,也可以是附加旁路),然后沿着另外一条传导通路逆传回来,形成反复激动的环路。这一环行的激动以异常高的频率激动心室,使心跳可高达每分钟150~250次以上。
  有些患者如果同时存在另外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此时应该非常小心,患者可能由此引发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而有生命危险。心房颤动是指心房以每分钟非常快的频率,如350~600次/分,且节律非常不规则。如果心房的激动都能下传心室,则心室在如此快的激动下可发生心室颤动,使心室丧失有效的收缩,而不能排除心脏内的血液,相当于心脏停止搏动,导致生命危险。在正常情况下房室结可阻断心房向心室下传的多数激动,有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心跳的频率常常不超过每分钟170次,不会引起心跳停止的危险。但是如果存在附加旁路,它没有房室结的上述功能,因此较多的心房激动可通过附加旁路下传激动心室,使心室激动可达到或超过每分钟200次。 如果合并另外一种称为“心房扑动”的心律失常,心室的激动频率可能还会更高,达到每分钟300 次以上,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猝死的危险明显增加。
  心动过速发作时,患者可感到突然发生的心慌、头晕、胸闷、胸痛、晕厥或猝死。猝死的发生较罕见,常常是由于合并了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时引发的。心跳超过每分钟250次以上时,患者可出现低血压。WPW综合征引起的心动过速的特点是“突发突止”,可自行终止。有时需要用药终止其发作。WPW综合征患者的心动过速常反复发作。当WPW患者合并有其他的心脏疾病时,在发生心动过速时可出现严重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
  
  (作者每周一、周四上午在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