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于德民教授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作者:李广智




  自从胰岛素被发现、应用及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糖尿病已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在诸多的并发症中,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往往更凶险、甚至是立即置人于死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发生前有没有“蛛丝马迹”?能不能预防?这些问题一直是病人及其家属极其关注的问题,记者走访了著名内分泌学专家于德民教授。
  记者: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哪些危害?
  于教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由胰岛素缺乏、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大量脂肪分解产生了大量酮体所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血酮≥5毫摩尔/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因此1型糖尿病易发生,2型糖尿病或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病人,在许多诱因作用下,升糖激素(即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和可的松等)增多,使体内呈现严重的胰岛素不足,而导致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快,酮体生成增多,最后导致酮症酸中毒。
  临床上以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若发生后未得到及时救治可造成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者还可造成循环衰竭、昏迷甚至死亡。
  但如果及时发现并得到专业医师的医治,病情是可以很快被控制的,上述不良后果是可避免的。
  记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有哪些?
  于教授 :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另外,胰岛素治疗不适当减量或中断、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应激情况下均可发生。但有10%~30%的患者可无明确诱因而突然发病。且临床上还可见许多患者(约10%)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而发现糖尿病的。
  近年来,多种糖尿病治疗手段和药物面世。其中一些疗法并无显著效果,有的患者轻信这些疗法而放弃正规治疗方案从而诱发DKA。例如我院(天津代谢病医院)曾有一女性患者患糖尿病病史已10年,近三年来一直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但其道听途说“中医按摩可降糖且不打针不吃药”,她便自行停用胰岛素采取此“治疗方法”,一周后发生了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而入院,经过我们医生的抢救才转危为安。
  记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酮症有什么关系?
  于教授:它们是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病情发展及严重程度可分为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三个阶段。疾病初期仅在化验时发现尿中酮体阳性、血糖升高,而其他代谢性指标无明显异常时称为酮症。若在此时期未得到及时医治,病情继续发展,酮体这些酸性代谢产物会大量蓄积,引起血pH值(酸碱度)、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下降,表现为呼吸深而快、脱水、周围循环衰竭时称为酮症酸中毒。病情若继续发展可出现神志改变,轻者烦躁,重者淡漠、迟钝、嗜睡甚至昏迷时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记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化验指标有何异常?
  于教授:化验指标主要看尿检和血检。
  (1)尿液检查:尿糖和尿酮体强阳性。
  (2)血液检查:①血糖升高,通常在16.7~33.3毫摩尔/升 。②血酮体强阳性 。③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pH值<7.35。 ④血钾正常或偏低,尿量减少后可偏高,治疗后易出现低钾,血钠、氯偏低。⑤即使不合并感染,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也升高。
  记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于教授:①原有症状加重,如“三多一少”症状更加明显。②极度虚弱、乏力。③呼吸深而快,呼气时有“烂苹果”味。④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腹部不适,少数病人可有剧烈腹痛,似急腹症。⑤肌肉酸痛。⑥明显脱水,黏膜干燥。⑦循环不良,脉搏加快,四肢发冷。⑧神志改变,轻者烦躁,重者淡漠、迟钝、嗜睡甚至昏迷。
  记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于教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经诊断明确应立即进行治疗,治疗原则主要包括:①补液:这是首要的、极其关键的措施,通常用的液体是生理盐水,在补液过程中还应根据血糖改变改换液体种类,如葡萄糖水或糖盐水等。②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③补钾:病人常伴失钾,经补液已排尿就应开始静脉补钾 。④补碱:当动脉血pH值<7.1时可用小剂量碳酸氢钠。⑤监测:每2小时测血糖一次,测定尿糖及尿酮体,注意电解质和血气变化。监测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⑥要积极治疗诱因及并发症,防止诱因反复。
  记者: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什么缺点?
  于教授:以往临床实践表明,大剂量胰岛素治疗不利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纠正,现已不再使用。其主要缺点包括:①降糖速度过快易导致低血糖及脑水肿的发生。②大剂量胰岛素使血液中钾离子大量向细胞内转移造成严重低钾血症。
  记者: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根据是什么?怎样应用?
  于教授: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有简便、有效、安全,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等优点。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理论基础是:①此剂量能抑制脂肪分解和糖异生①以消除酮体。②此剂量不易导致钾转移至细胞内。③低血糖反应几乎可以避免,脑水肿发生极少。
  具体的方法为按0.1单位/(小时·千克)计算,每小时静滴4~6单位为可靠剂量,治疗中每1~2小时测血糖、尿糖及尿酮体定性,以便根据测定指标调整胰岛素剂量,但具体的方案应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方案。
  记者: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应注意什么?
  于教授: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原则,胰岛素的用量一般不超过50单位。若治疗2小时血糖未肯定下降,胰岛素剂量可加倍。当血糖降至13.98毫摩尔/升时,可用5%葡萄糖加胰岛素继续静滴直至酮体消失。病人能进流食之后,改为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
  记者:哪些因素能影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预后?
  于教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其预后多数良好。若并发肾衰、心衰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其预后将根据衰竭的器官数目而定。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及时治疗,其预后多数不良。
  记者: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于教授:酮症酸中毒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当然,更重要的是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①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属要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一旦怀疑本病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②要严格遵守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治疗方案,不能随意减量,更不能中断治疗。
  ③经常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了解尿量、体重的变化。发现血糖增高,及时就诊。有条件者可行自我血糖监测。
  ④坚持饮食和运动疗法,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⑤如果发生急性病时,特别是严重的感染,必须尽早得到医生的治疗。
  
  (于德民教授每周二上午、每周三全天在天津市和平区同安道66号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有特需门诊和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