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远离抑郁享受人生(下)

作者:方贻儒




  目前,在医学界对抑郁症的治疗程序已基本形成共识。即对抑郁症的治疗可分三步:首先是急性期治疗,这一阶段是针对患者明显的抑郁症状进行治疗,需时6~8周;接着是巩固治疗期,在患者抑郁症状缓解之后进行巩固治疗,以预防病情反复、症状复燃,一般为4~6月;第三种情形称为维持治疗期,或预防性治疗,是在患者经维持治疗之后,抑郁症状完全消失,为防止今后抑郁症复发而采取的治疗步骤,需时更长,常达6~9月。
  在这样的治疗程序中,急性期治疗与维持期治疗较易执行。容易得到患者、患者家属及各科医生的一致理解和接受。但预防性的治疗则往往无法圆满,其中,不仅医生们要倾注热情,患者及其家属更会因各种各样的理由而放弃。然而,必须引起医生及抑郁症患者重视的是,就目前而言,要防止抑郁症的反复发作,预防性治疗是上佳的选择。
  一般而言,抑郁症是一种可治疗性疾病,但临床上也常常见到某些患者的抑郁症状经过应用充分剂量的、足够疗程的两个以上抗抑郁药物治疗而无明显疗效的现状,即所谓的“难治性抑郁症”,通常这种情形占所有患者的30%左右,是精神科颇为棘手的治疗问题。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医学家们积累了许多针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措施,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策略包括:
  电疗(ECT),对于严重抑郁症以及难治性抑郁症它仍是最佳选择之一,起效较快,尤其适用于存在严重自杀危险的病人。
  更换其他类别的抗抑郁药物,当然应首先考虑与原用药物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品种。
  合并激素、甲状腺素片或者谷维素。
  合并增效剂,可供选择的药物搭配可有加用锂盐、三环类与甲状腺素联用,抗抑郁剂与心境稳定剂、苯二氮类、丁螺环酮联用。
  加用抗精神病药物或者合并另一个抗抑郁药物。
  转移患者的工作生活环境。
  诚然,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至今尚无完全一致的最优治疗方案,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目前是由我(方贻儒教授——编者注)领衔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小组,正对这一难题进行全面的探索。或许,曙光就在眼前,让所有抑郁症患者“远离抑郁、享受人生”的时刻并不遥远。
  
   (作者每周二下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