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慢性胃炎饮食调养

作者:王 健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的范畴,其临床表现有食欲不振、嗳气、饭后上腹部胀满不适或隐痛、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有的病人还会出现贫血、消瘦、无力、体重减轻等。
  “三分治,七分养”在慢性胃炎防治中更为重要,胃病患者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某些“特效药”上,忽视了平日的饮食保健。慢性胃炎病人的饮食调养应做到“三宜三不宜”。
  
  宜细嚼慢咽
  
  饮食要细嚼慢咽,这样能充分发挥牙齿的切磨作用和唾液分解淀粉、滑润食团的作用,从而减轻胃的负担。如果囫囵吞枣,大块食物及粗糙纤维的食物入胃,不仅直接增加胃的负担,而且还能刺激病灶处,导致胃病复发,增加痛苦。
  宜合理烹调
  食物要切成细丝、小丁、薄片。烹调方法多选用蒸、煮、炖、烩、煨等,以易于消化,保护胃黏膜。
  
  宜少食多餐,定时定量
  
  根据病情及食欲情况,一日三餐,也可采用4~5餐,每餐量不宜多。少量多餐可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对病变的刺激,又可供给营养,有利于炎症的修复和愈合。做到定时定量进餐,这样可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不宜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不仅增加胃部负担,而且容易引起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如原有溃疡病,甚至可导致胃出血或胃穿孔。因此,千万不要暴饮暴食。每餐以八成饱为宜。
  
  不宜过食刺激性食物
  
  油腻食物如肥肉、奶油、油煎食物会延缓胃的排空,易增加胀满感;生冷的食物不仅不易消化与吸收,而且会促进胃酸分泌增多;过热的食物可使胃黏膜血管扩张,容易诱发出血或病变处糜烂;过甜食物容易使胃酸分泌增多,使病情加重;过咸食物可损伤胃黏膜,不利于胃炎病人的康复;刺激性强的食物,如烈酒、尖辣椒、胡椒、芥末、洋葱、大蒜等直接刺激炎性病灶。
  
  不宜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强的松等,如确需服用,应在两餐之间服用。
  下面介绍几款食疗方,供选择:
  参姜炖猪肚
  猪肚1只,人参15克,干姜5克,葱白少许。将人参、干姜适量放入洗净的猪肚里,用线缝合。砂锅内加水将猪肚放入锅内,先用武火烧沸,撇去汤面上的浮泡,再改用文火煮至烂熟,调味食用。一天服一次,连服5天。适用于胃虚寒症,食欲不振,胃脘冷痛,大便泻泄。
  
  莲子粥
  
  莲子、糯米各50克,红糖一匙。莲子用水泡胀,文火先煮半小时备用。再将糯米洗净倒入锅内加水,武火烧10分钟后倒入莲子及汤,加糖,改用文火炖半小时即可。作为早餐食用。适用于胃寒怕冷、遇冷则泻、睡眠不佳的患者。
  
  石斛玉竹粥
  
  石斛12克,玉竹10克,大枣5个,粳米50克。将石斛、玉竹煎汤去渣后,加入大枣、粳米适量煮粥服用。适用于胃阴虚症、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或干呕呃逆、舌红少津等。
  
  (作者每周二、四全天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有中医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