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9期
谁杀死了慈禧太后
作者:费国忠
据记载,慈禧73岁那年,为了给这位“老佛爷”祝寿,宫廷内忙得不亦乐乎。寿诞那天,请了京城数十名最好的厨师,置办了100多道菜肴,文武官员近千人欢聚一堂,为慈禧太后祝寿。慈禧那天特别高兴,她先饮了几杯白酒,然后吃了不少美味佳肴。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每天达几十次,并带有脓血。一星期后,慈禧变得骨瘦如柴,虽然请了太医切脉诊治,据说还服了加倍的鸦片,但病情仍无好转,鸦片止痛痛不止。又过了一个星期,慈禧陷于昏迷状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这个祸国殃民的西太后命归黄泉。
可以推测,慈禧当日饮酒过量,使肠道抵抗力下降,已为细菌的侵入打开了大门;那时烧菜的厨师,人员众多,在配制菜肴时,很可能把细菌带到鱼肉之类上,并在其上大量繁殖。再说从慈禧发病的潜伏期看,进寿宴在前,腹痛腹泻症状在后,显然与这次寿宴有关;再从她的临床症状看,完全附合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症状。由此可见,这位西太后被小小的痢疾杆菌致于死地是确诊无疑的了。
人一旦吃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是否发病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少量细菌进入胃内可被胃酸杀死,少数“漏网分子”进入肠道后,又可被肠腔内的正常菌群吃掉,因此不致发病;但是如果吞入的细菌量多,并且肠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趁机大量繁殖,同时释放大量内毒素,临床上就会出现畏寒、发热、全身乏力、血压下降等症。细菌本身侵入大肠黏膜,导致肠壁炎症、坏死,所以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并伴有脓血便。严重者可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
夏末秋初,正是细菌性痢疾多发季节。预防痢疾的关键措施是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生熟食物要分开,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不吃半生不熟的鱼或肉片,因为这类物品很可能带有痢疾杆菌和其他细菌,进入胃肠道内后,细菌就会“兴风作浪”。隔夜鱼肉等菜应回锅后再食用。一旦出现腹痛、腹泻,尤其伴脓血便等症,应立即就诊,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治。
小贴士
怎样防治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多见于夏秋季节,患者多有菌痢接触史或不洁饮食史。中毒型菌痢,以2~7岁儿童较为多见。
①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按病情需要测血压和脉搏。
②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多渣多油不易消化或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恢复期可按病情逐渐恢复进食。
③多进水分,保持一定的排尿量,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
④腹痛剧烈时,可在腹部放置热水袋。口服复方颠茄片1~2片/次,或肌肉注射阿托品0.5毫克/次。
⑤抗菌药物选择。轻者可用呋喃唑酮(痢特灵)0.1克,一日4次,口服。5~7日为一疗程。重者应在医生明确诊断后,选用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庆大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