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9期

警惕中风引起的痴呆

作者:聂志余




  卒中(俗称中风)不仅可以引起偏瘫及各种神经系统症状,而且还可以导致记忆障碍、各种类型的失语、失用、视空间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甚至产生痴呆。
  根据国外研究,中风后3个月大约有50%~75%的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30%的患者发生痴呆。有研究显示,一次中风发作会使痴呆发生的危险性增加4~12倍。不同类型的中风导致痴呆的发生率相近。因脑缺血(俗称脑血栓)导致的痴呆发生率约为30%,而因脑出血(也称脑溢血)导致的痴呆发生率约为27%。痴呆还可以增加再次中风的危险,影响中风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因此,对脑中风和脑动脉硬化病人,及早认识和发现认知功能损害,及时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应该从两方面入手,即预防中风再复发和改善认知功能。
   预防中风再复发就是所谓的中风“二级预防”,最主要的方法是控制中风的各种危险因素,如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戒烟,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人要规律地治疗这些疾病,如无禁忌证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生活规律,早睡早起,规律运动锻炼、饮食清淡等等。增强自信心、参加各种日常活动和社交活动,对改善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预防痴呆的发生均有益处。
  对于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一些血管活性药物和影响神经元代谢和保护神经元的药物。理论上讲,由于造成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极为复杂,针对多种作用机制的治疗将获得良好的效果。比较特异性的治疗是胆碱酯酶抑制剂,目前国内市场上有多个品种,例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石杉碱甲等。
  石杉碱甲(双益平)是由我国科研人员首先从石杉科植物千层塔中提取获得的一种生物碱,为可逆的、选择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症状,提高记忆力,改善生活质量,是《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专家组推荐的治疗药物;其副作用小,对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且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许多,值得推广使用。需注意的是服用这类药仍需遵医嘱,例如帕金森病人服用该药会使帕金森病症状加重。其他药物包括麦角碱类(如双氢麦角碱)、抗氧化剂(如银杏叶片、维生素E、维生素C)、改善脑代谢药物(如三乐喜)、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每周三下午、周五上午有专家门诊,每周四下午有特需门诊,需电话预约:021-56051080-1451)
  
  【专家简介】聂志余,男,1961年生。医学博士。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同济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风杂志编委。1985年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内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着重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表论文50篇,主编及参编著作6部。先后获得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头痛、眩晕、帕金森病,痴呆等,对复杂的疑难病例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