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9期

“中药见效”离不开益生菌

作者:曹振东




  曹振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有人喝了滋补的中药后出现眩晕、恶心、流鼻血、闭经等症状,还有一些人喝中药后出现腹胀、不思饮食等等,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于中药的吸收情况各不相同所致。
  现在我们就来分别谈谈:
  
  方剂是如何组方的
  
  中医基础理论是根据阴阳、五行等朴素的哲学理论体系建立起来的。阴阳学说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之分,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对立统一性,阴阳之间又是相互制约的,双方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一旦这种相对平衡遭到破坏,阴阳偏盛偏衰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在治疗和拟定方剂上应遵循“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原则。
  
  中医理论与微生态理论
  
  现代微生态研究证实,人体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微生态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体,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或基础之一。一旦这种统一性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中医阴阳学说与微生态理论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微生态也是强调人体不仅与外环境统一,而且需取得内环境统一。存在于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阴道的微生物处于动态的平衡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中药吸收依赖肠道益生菌
  
  中药的给药途径大多数是口服,而吸收利用大多是在肠道,因此就必然与肠道微生态发生密切的关系。例如很多中药含有苷类物质,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大黄的有效泻下成分大黄蒽苷,龙胆所含龙胆苦苷等,但这些苷类化合物由于分子量大,亲水性高,不易被肠道吸收,它们必须在肠道内被益生菌水解成苷元,苷元才是被肠道吸收起药效作用的物质。因此,当人体肠道内益生菌减少时,苷类物质不能分解成苷元,中药的药效就不能完全发挥,这就是为什么中药对于有些人有效,对有些人疗效不好,而且往往有很大的差异。
  我自己在临诊中实践多年,即建议病人服用中药之前先调整肠道菌群平衡,例如先服用一些微生态调节剂,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取得了明显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