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保健品”不是药,不能治病
作者:黄建始
现代医学,药食分家,严格管理,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保健药品”,只有保健食品和药品。而且.保健食品和药品的质量控制标准截然不同,绝对不能混淆等同。
警惕“十面埋伏”
在我们的市场上,不但许多保健食品混充“药品”,而且,功能无限夸大。媒体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喝××××酒会延长生命30年,但是,像“极品深海鱼油”这样的广告词,还是会蒙骗不少人的。那么,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深海鱼油”。
深海鱼油的一个很大卖点就是深海没有受到污染。大家都知道,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实在是太厉害了。深海真的就没有污染吗?其实,海水受汞和镉的污染很严重。汞是比重较大的金属。自然是海水越深,污染越严重。汞是什么?汞就是水银。古代水银曾作为一种毒药。所以,深海没有受到污染的神话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深海鱼油是美国进口的,美国的保健食品质量比较可靠。”这是深海鱼油另一个卖点。不错,到目前为止,美国的保健食品相对来说质量要可靠一些。因为美国对保健食品质量监管要比中国严格。但是在这里,商人们用的是另外一个“花招”。互联网上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是在用英文欺负中国人,用中文欺骗中国人。
中文说明书比英文说明书多出了“具有帮助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血管疾病的功能,可以预防血液凝固及血栓形成,缓和中风……”等文字。这些文字描述的是药的作用。不是保健食品的作用。言下之意。我卖的是药,不是保健食品。他们还担心有些中国人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上面的话暗指“深海鱼油是药”。为了双保险,还加上一句话“遵医嘱”。什么需要遵照医生的嘱咐?自然是药品。这些话在美国卖的深海鱼油英文说明书中都是不可能有的。如果有的话,这个公司肯定是要吃官司的。
再看看英文说明书。您可以发现有两句话英文说明书中有,而中文说明书中没有。是什么话呢?一是“每天的服用剂量没有确定”。保健品公司知道,如果这句话翻译过来,中文说明书中“每日2次,每次1粒”就站不住脚了。每天服用多少都不清楚,自然就不会有多少人买了。二是“纯三文鱼油”,这句话也是不敢翻译成中文的。中国人讲究缺什么补什么,补得越新鲜越好。如果知道所谓的“深海鱼油”就是三文鱼的油,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是不会放着廉价新鲜的三文鱼不吃而去买昂贵的“深海鱼油”的。
再来看看××酒护肝之说。这也是曾经在互联网上议论得很热闹的一个话题。 在国内白酒市场上率先打出“健康牌”的是××酒。××酒的相关介绍文章宣称:“科学验证,××酒有益健康——正确,适度饮用××酒的人,不仅不会导致肝纤维化继而继发肝硬化,反而有护肝的保健作用。这一结论已获得了由国内9位著名肝病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肯定。”在××酒的企业网站上,也有喝××酒有益健康的宣传。
××酒有益健康是不是事实?有没有科学依据?让我们来看看真相。真相是:支撑××酒“护肝”说的主要依据是两篇研究论文,即发表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上的两篇论文。但是,作者还有重要声明:“这些研究还只是一些探索性的研究,要真正得出结论,还有大量的实验需要做。”“××酒厂在进行宣传时并没有征得我的同意,我个人认为这是企业在进行商业炒作,不利于酒类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停止这样的商业炒作。”
还有××核酸。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早就指出,核酸营养没有任何科学根据。我最近还专门请教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他明确地告诉我,核酸营养是伪科学。是炒作。他们拿钱大打变相广告,欺骗我们善良的中国人。
有一次我在安徽讲课时。一位听众问我:“黄教授,有一种叫‘××××’的保健品好不好?”我回答说,凡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保健品,如果没有对成分和功能详细的介绍。最好慎重点。来龙去脉都交代不清楚的,十有八九是骗局。
“保健品”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让我们以增高“神话”的代表产品“××营养液”为例。
号称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指定产品”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推荐产品”,因此市场销量一直很好。尽管价格很昂贵,一年要花一万多元,但前来咨询购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骨科专家、南方医院裴教授说,目前除了生长激素和手术治疗外,根本没有其他药物能对增高起实质性作用,而生长激素的成本非常高,且是一种药物,不能作为保健食品出售。裴教授对所谓“骨龄测试”也很不以为然。他说,只凭一次x线检测是无法确定一个人还能长多高的,必须进行长期的跟踪检测,才能作出科学的判断。
目前,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正式批准的保健食品的22项功能中,根本就没有“增高”这一项。而且,广东省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发现××营养液用的是其他保健品的批号,可以说是假冒产品。
那么,假冒产品“××营养液”是怎么出笼的呢?上海某策划公司总经理徐某以“经典案例分析”的方式披露了“××营养液”诞生的惊人内幕。“我们在市场上找到了两种成本加在一起不到20元的产品,经过‘创作’变成了单价400元的‘××营养液’”。徐某说这是将萝卜当野山参卖的成功案例。怎么卖?“我们编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骨细胞促进因子,实质上就是锌;另外一个概念是骨骼生长基,实质上就是钙。”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要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保健食品。简而言之,是利益所驱,有钱能使鬼推磨!因为有不少国人相信“药食同源”,也就有人看到“把普通泥土当钻石卖”的商机!
商机在哪里?有调查数据证实,一种普通的保健食品从研究开发到报审,所需费用在20万元人民币左右,一种新药的研究开发平均投入需8亿~10亿美元。也就是说,两者相差数万倍至十多万倍,您说是不是将泥土当钻石卖了?很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还有不少人正在用买钻石的钱去买泥土!
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暴利驱动之下,1/4的保健食品是假冒的,2/3的注册品种在休眠之中。
我们应该怎么做
保健品“包治百病”,可能吗?绝对不可能!世界上有万能的保健品吗?如果有的话,那就只能是干净的水。一个正常没有病的人,每天应补充2000毫升左右的水。相当于500毫升的矿泉水4瓶。有几位每天喝了这么多水?说大部分人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缺水并不过分。因此,健康的人,一定非要用保健食品的话,不妨首先考虑多喝水,规律科学地喝水。当然,适当吃些多种维生素以补充食物中的不足,也没有什么大的坏处。
我们回过头再来说,市场上充斥“保健药品”,是因为有不少人相信“药食同源”。相信“药食同源”本身没有错,但是,请不要忘记中药也有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研究,光对肾脏有毒害的中药就有50多种。而且,稍稍懂一点中医药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医最讲究辨证施治。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适当地乱吃中药补品,是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甚至危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