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期
预防冠心病要从儿童抓起
作者:葛均波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斑块或血栓形成,引起血管狭窄或堵塞,从而导致以心肌缺血或坏死为突出表现的一种心脏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最初并不导致血管腔的明显狭窄,所以,开始时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一旦管腔狭窄达到一定程度(超过50%),就会表现为心肌缺血,出现心绞痛症状。
已经患了冠心病,就应该正规治疗。近年来,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发明,使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发生率降到5%左右,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但是,支架植入只是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姑息治疗,支架只是把狭窄的管腔撑大使血液通过,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常累及全身整个动脉血管系统,我们不可能把全身血管都植入支架,因此,支架术后的药物治疗也很重要。一方面,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另一方面,要服用调脂药物控制血脂,避免支架发生再狭窄和其他血管节段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最近的国外研究显示,如果将血胆固醇降低到一定水平,已经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消退。因此,药物治疗的价值更重要。
当冠状动脉的管腔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由于血栓形成而完全堵塞时,血管所供应的心肌会发生缺血性坏死,称为心肌梗死,这是冠心病的最严重形式,应该马上进行治疗。这时候,每秒钟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在死亡。因此,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尽快、尽早、持续开通被堵塞的冠状动脉。在不具备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可以进行溶栓治疗,在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建立心肌梗死抢救的绿色通道,尽快用介入的手段开通血管。同时,我们建议病人及家属尽早到医院就诊,以争取抢救时间。如果在血管堵塞6小时内将血管开通,病人预后会较好。如果就诊太晚,心肌已经坏死,开通血管带来的效果就较差。最近进行的干细胞治疗,可能会给细胞坏死较多病人的心脏修复带来新的希望,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常规临床应用尚需要一段时间。毫无疑问,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研究会对未来的医学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冠心病的防治是一项综合工程。首先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饮食、健康的作息规律),适量的运动。其次是要控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紊乱、吸烟、糖尿病、肥胖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在儿童时代就开始了,所以,我们提倡预防冠心病要从儿童抓起,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要从娃娃做起。
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才能享受真正美好的人生!
封面人物
葛均波,山东五莲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德国美因兹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冠心病介入诊治方面的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近1/3被SCI收录,主编有关血管内超声方面的著作2部,其中1部在国外出版,并承担数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863、973、211、十一五等),所研课题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