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好一个“圆桌疗法”
作者:苏定冯
这是本刊2006年11月号“开心一刻”栏目中的一个笑话。笑话都是夸张的,但是,心理因素对健康和机体功能的影响确实非常大。有人做过实验,给2组受试者分别服用红色的胶囊和蓝色的胶囊。并告诉他们,红色胶囊是兴奋剂,蓝色胶囊是镇静催眠药。过了半小时,服用蓝色胶囊的人昏昏欲睡,而服用了红色胶囊的人精神亢奋。事实上,蓝色胶囊的内容物是淀粉,红色胶囊的内容物也是淀粉,均无药理活性。这是安慰剂的作用。
对于得了癌症的病人,以前是隐瞒、虚报病情,不让当事人知道。然而纸包不住火,最终病人知道了,思想防线崩溃,病情急转直下。怎么办?在本期的“抗癌知识”栏目中,何裕民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一篇好文章:“‘圆桌疗法’解开癌症病人心结”,这篇文章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何教授让求诊的病人围着大圆桌排排坐,他挨次问诊,解答病人的问题。在这些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已经康复3~5年,活得挺不错。还没有等到看病,新患者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老患者的心理指导。这种心理指导,比医生的解释效果更好。患者的心理枷锁打破了,将从被动状态转到主动状态,这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好一个“圆桌疗法”!
既然“圆桌疗法”具有这样的好处,应该大力推广才是。在我们中国,应该多几个“圆桌诊疗所”。但是,要进行“圆桌疗法”主诊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这种资质不要求一定是教授,一定是博士生导师,而要求病人对你的信任、对你的满意,要求你能够使病人的生命延长,要求你有真才实学。至于那些只背英语单词不背汤头歌、只开化验单不搭脉的“中医”,就不可能具备这种资质。试想,如果病人一天到晚与你争吵,这个病人说你开的方我吃了2个月不见效,那个患者讲吃了你开的方不良反应很大,我不能坚持。几次下来,你的病人全跑光了。因此,要想多几个“圆桌诊疗所”,首先得多几个像何裕民教授这样的中医师。我没有见过何教授,但见其文如见其人。恕我主观、武断:何教授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一定是医德高尚。对于不能手术的一些癌症患者,不妨找何教授看看。
大家可能听说过“白大褂效应”。讲的是病人见到医生,心里紧张,血压升高。医生量血压,比实际值高出十几个毫米汞柱;护士量血压,比实际值高出几个毫米汞柱,而比医生量的血压值低。这可能与护士小姐比较温柔,病人紧张的程度低一些有关。而病人自己在家里量的血压最低。这个例子是最直观的心理作用。本刊2006年10月号刊登了郭冀珍教授的文章:“如何花钱买健康,给高血压病人的6点忠告”。其中有一点就是建议病人买一个电子血压计,自己在家里量血压。一是方便,二是没有“白大褂效应”。
成也心理,败也心理。心理素质不好,病加三分。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来之,则安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