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颈椎牵引有效治疗颈椎病
作者:吴 毅
颈椎牵引一般在坐位进行。牵引时,通常用颌颈牵引带在下颌及枕部施加牵引力,使颈椎稍前屈致颈椎轴线与躯干轴线相交约成25度左右。牵引时,要求患者颈肩部及躯干充分放松。若是椎动脉受压型的病人,上述夹角角度宜小一些,使下颌部受牵引的力更多一些。要注意牵引带不宜太靠近耳朵,以免影响颈内动脉的血供。由于颈椎病因人而异,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异,故在刚开始作牵引的几次中,应指导患者试将座椅前移或后退,以便调节牵引角度,从而找到一比较适宜的角度,这时的患者无论在牵引时或牵引结束均无不适感。
颈椎牵引应每日1~3次,每10天为一疗程,可持续治疗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若坐位牵引疗效不够理想,或症状较重,或体弱的病人,也可改为仰卧位牵引,病人可取平卧或斜卧。这时颈肩部肌肉更放松,加上水平位牵引不需对抗头的自重,牵引的重量相应可减轻到1~3千克不等。颈肩部的皮肤、肌肉肌腱等在加热条件下更易被牵伸,故在颈椎牵引的同时,配合颈肩部的热疗,疗效可能更佳。
颈椎病的发病常常与颈肌的损伤、疲劳密切相关。颈部肌肉会因神经或血管的受压而产生保护性痉挛收缩,较长时间肌肉的痉挛收缩增加了致痛物质的释放,增加了颈部的疼痛。物理治疗能够改善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因而,可在牵引前或牵引治疗的同时进行物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高频电疗法,如微波治疗和短波治疗等,具有较深的电热作用。推拿手法也可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但应注意刚柔结合,不宜粗暴,尤其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或上颈段颈椎病时,在未弄清神经、血管受压的确切位置前,不能随便施旋转扳手法,否则可能会加重症状。
研究发现,从事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中患颈椎病比例较高。国外也有报道,在装卸工人中有较高的颈椎病发病率。总之,应避免较长时间的低头或仰头工作,注意经常性调节头部与工作面的关系,预防颈旁各神经软组织的急、慢性劳损。平时收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不可仰卧位高枕屈颈看电视;睡眠时的枕头高度应适当,最好是一个拳头的高度,硬度应适中。
(作者每周四上午、周五下午有专家门诊)
锻炼颈肌6法
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作与颈椎和颈椎旁的一些组织的退行性变化有关。经治疗颈椎病的症状基本缓解或消失,这仅是完成了一半的康复治疗任务,另一半是除继续牵引巩固疗效外,还应加强颈前、后肌群的肌力锻炼,以及纠正错误的姿势。颈肌锻炼时患者取坐位或立位:
1.双手轮流摩擦颈项部各50次;
2.头主动屈、伸到最大角度各20次;
3.头主动向左、右两侧侧屈各20次;
4.双肩下沉,下颌内收,颈部向后努力顶20次。然后双手抱住后枕部,颈部向后努力顶,对抗双手向前的拉力,持续5秒钟后休息2分钟,共重复3~5次;
5.双手托住下颌向上推,头主动屈曲对抗此推力,持续5秒钟后休息2分钟,共重复3~5次;
6.双手交替在对侧颈肩部轻轻拍击各30下。
在完成上述颈肌锻炼中,动作应缓慢有序,呼吸自然。若有颈部疼痛出现和头晕,则应立即减少头颈转动角度,甚至暂停颈肌锻炼。颈肌锻炼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锻炼结束后应该颈肌有疲劳感。锻炼量应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