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对症下药”有效防治失眠

作者:施 明




  长期失眠会引起人体免疫机能降低和代谢功能紊乱,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以及抑郁、焦虑症等多种疾病。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有近90种疾病与长期失眠有关。
  据近年来世界各地各类问卷调查显示,失眠的患病率在30%左右,而有睡眠问题者超过50%。据笔者对3 000多例失眠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显示,其诱发因素主要有精神心理、疾病、药物、环境、自身体质等五大类,35~55岁人群是最高发的年龄段。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失眠类型有以下几种:
  神经质性失眠 这部分人多见于性格较敏感,虽然平日睡眠与常人相差不大,却还常诉述自己睡眠不足。一有小事烦心,就会出现失眠,且日常格外注重自己的身体状况,偶尔睡不好觉,就觉得是病态,若意识到自己有失眠症,就更会背上思想包袱,往往一到晚上就害怕,“今晚我又要失眠了”。对这类患者,首先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知其有关睡眠的科学知识,以及失眠和失眠症的区别。治疗以柔肝养神为原则,中药常选用白芍、女贞子、玫瑰花、合欢皮等。一般解决了心理问题,服药后睡眠功能往往恢复得很快。
  精神过劳性失眠这些病人主要是干部、经理等,多为长期工作紧张、压力大而引发失眠,临床主要表现为晚上卧床难眠,或间断多醒,通宵梦扰、似睡非睡,甚至通宵不眠。此类患者,应该劝说其在可能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适当放松一下,如疗养、旅游等。治疗以平肝宁神为原则,中药可选用白蒺藜、生龙骨、夜交藤、野百合等。临床效果也比较好。
  病因性失眠有很多疾病可引起失眠。常见的有颈椎病、心脏病、高血压,脑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萎缩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在治疗这类失眠病人的同时,应兼顾其原发病症,统筹兼顾,方可见效。
  药源性失眠这部分病人由于患某种慢性疾病,长期服用某种西药,如高血压病人长期服降压药,结核病人长期服抗痨药等,而这些化学合成的西药往往有引发失眠的副作用。对这类病人,应该适当调整用药,选择一些既能治疗原有疾病,又没有引发失眠副作用的药物,同时遣以安神佐眠中药,才能使失眠现象迎刃而解。
  安眠药依赖性失眠这些病人长期持续服用镇静催眠药,对安眠药形成了依赖,一旦不服或少服,就会出现失眠。这些病人的心理往往很矛盾,一方面对安眠药的不良反应有惧怕心理,另一方面不服又不行,就是安眠效果不好也摆脱不了,如此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安眠药只能临时服用助眠,不能长期依赖。笔者曾运用平肝活血、宁心镇惊等中医方药,治疗670例安眠药依赖性失眠病人,采取边服中药边递减安眠药剂量的方法,使大部分患者在4~8周内,减少了服药剂量或停服安眠药,恢复了正常的睡眠功能。
  睡眠节律紊乱性失眠这些人往往是所谓追求时尚的一族,过夜生活,每天晚上唱歌、跳舞、泡酒吧、打麻将、玩电脑等,不到深夜1~2点钟不上床,日久出现失眠。临床特征多为卧床久久难以入眠,或通宵似睡非睡,梦扰纷纭,早晨起不了床。对这种病人,首先要劝导他们顺应自然界昼夜节律和人体的睡眠规律,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夜生活。临床多采用镇肝安神法,中药选用生铁落、珍珠母、朱灯芯、柏子仁等。一般都能见效。
  饮食不节性失眠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几乎每晚都要出席宴会,觥筹交错,味美肴佳,时间久了也会出现失眠症状。这是由于进食了过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物食物之后,机体胃肠道的负荷增加了,消化不完全,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和酸性代谢产物而影响睡眠。祖国医学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饮食过度,食不消化,郁而化火,热扰心神”而致失眠。这些病人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上床后1~2个小时也难以入眠,更多的人是睡眠不酣,常在半夜里莫名其妙地醒来。此类患者,晚上一定要避免应酬,晚餐避免进食过多的“肥甘”之品。临床治疗宜用和胃安神法,中药选用焦山楂、焦麦芽、抱茯神等,往往多能奏效。
  
   (作者每周二上午,在瑞金二路156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专家门诊部,每周六上午在万德路49号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罗山分院有失眠专科门诊)
  
  作者简介
  施明,现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临床研究室主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失眠专科主任医师,并任中国睡眠研究会临床和药理专业组副组长、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擅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类型的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和戒除镇静催眠类西药(安眠药)的依赖性,民间有“有失眠找施明”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