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如何面对“偏方”、“秘方”
作者:苏定冯
在现代西药的发展史中,许多药物的发现与民间的“偏方”有关。例如阿司匹林,来源于柳树(水杨树)皮治疗关节痛的“偏方”;奎宁来源于用金鸡纳皮治疗疟疾的“偏方”,等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偏方”是指未经现代医学证实,尚未得到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的治疗方法。一旦证实、认可,它就不再是“偏方”,而是“正方”。但是,并非所有的“偏方”均能“转正”,因为许多“偏方”其本质缺乏科学性。
本刊几乎每期都会登一些用药经验,其实也可算是“偏方”。例如:《用痔疮膏治疗甲沟炎》(2006年第5期)、《用茉莉花炖鲢鱼头治疗眩晕》(2006年第10期)等。但是,对于“偏方”更使人担心的是迷信和乱用。金慰鄂教授即从“神医喜来乐”用的偏方谈起,提出《不可迷信偏方验方》(2006年第1期)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偏方”呢?以下四点经验之谈,可以作为参考。
若有“正方”,思考用“偏方”的必要性。
“偏方”的产生往往是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的产物。许多疾病现在都有很好的治疗措施,因此不需要使用“偏方”。例如,几十年前,有“偏方”介绍用芥菜汁滴眼睛,治疗“飞丝入眼”。要知道芥菜汁从取菜到制汁都会有被细菌污染的危险,增加感染的机会,搞得不好,有可能导致失明。眼睛是这样,耳朵、鼻子也同样,都很娇嫩,还有妇科和泌尿科用药,外用“偏方”导致继发感染的事例很多。还有一种情况是严重的烧伤,病人的烧伤部位常常被涂上一些“偏方”药水或药膏。到了医院,医生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把这些药物(特别是药膏)清除掉。因此,除非您认为肯定没有合适的医疗条件,否则慎用“偏方”。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目前是无法治愈的。因此,针对这些病的“偏方”特别多。但是,无法治愈不等于无法治疗,不等于没有“正方”。以高血压病为例,有效的治疗药物有近百种,大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效果也不错。只要按部就班地治疗,高血压病人可以与正常人同寿,根本不需要使用“偏方”。糖尿病也同样,必须接受正规治疗,不要考虑“偏方”,否则后悔莫及。
学习科学,思考“偏方”的有效性。
许多“偏方”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但也有许多“偏方”是某些医生拍脑袋想出来的,其理论基础往往是阴阳五行,或者脏腑理论。特别是“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更让人啼笑皆非。到处可见:心脏病用猪心,肾脏病用猪腰子,糖尿病用猪胰,等等。如果您把它作为食品,有意识地多吃几次,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您把它作为治病的主要措施,那就错了。我们知道,动物的内脏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组成。在胃肠道,蛋白质需分解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脂肪则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吸收。这些“偏方”基本上是无效的,或效果不大。感冒用姜汤,出一身汗,就好了,这也是“偏方”。但是,这个“偏方”只适合于风寒感冒,而对风热感冒不能用。春节前,某报转载了一个“偏方”:《生吃荸荠治结石》。说几位老朋友患尿路结石,生吃荸荠7~10天,每天3~4次,每次3~4只。结石从尿中排出,B超复查无结石。不到100只荸荠能有这么大功效?我不太相信,但我不反对其他人相信。像这种“偏方”一无毒性,二不花大钱,三不耽误病情,试一试又何妨?说不定有效呢!但是,如果该“偏方”要求荸荠必须是“某某公司”里生产的,大家就要多一个心眼了,这有可能涉嫌诈骗。总之,对“偏方”的效果不能抱有太大的希望,不能因此而耽误病情。
小心谨慎,思考“偏方”的安全性。
用“偏方”最大的问题是毒性。我们现在用的西药,其毒性均有检测。什么药,用到多大的量,会出现多大的毒性,都是经过研究的,有资料可查,毒是“明”的。而“偏方”则不同,其毒性不明确,毒是“暗”的。民间流行“以毒攻毒”,如生吞动物的胆囊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常用的是蛇胆、鱼胆、鸡胆、甲鱼胆等。胆汁中含有的毒物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外源性的,与动物所处环境有关,动物吃进或吸入有毒物质,经肝脏浓缩后分泌入胆汁;二是动物在肝脏合成或代谢形成的毒素,排入胆汁。使用动物的胆治病缺乏科学依据,但中毒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不宜使用。有些癌症病人,什么毒就吃什么,用来“以毒攻毒”。有报道大量食用蟾蜍(癞蛤蟆)中毒死亡。这是病人自己服用有毒物质中毒。还有许多是江湖郎中、游医所致。例如,他们用砒霜配制“偏方”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严重的不仅导致全聋和眩晕,还可殃及面神经,导致终身歪嘴巴(江德胜《有话告知“烂耳朵”》,本期第28页)。可以这么说,用这些毒物来治病,有好效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导致中毒的可能性则非常大,根本没有冒险一试的必要。
头脑清醒,思考“偏方”后的欺骗性。
利用“偏方”欺骗病人、牟取暴利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一是夸大功效。许多根本不能被治愈或者很难被治愈的疾病,在他们的宣传中可以被治愈。例如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糖尿病、牛皮癣,等等。除了钱财被骗外,还耽误病情。夸大功效往往需要拉大旗做虎皮。例如某某药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明产品,某某药是基因药品,某某药是用现代的纳米技术做成的,某某药是根据“宫廷秘方”配制而成,某某药是用43种名贵中药经科学提取、调节基因、使高血压得以根治、不再需要终身治疗的特效药,等等。
二是盗用名义。为了使人容易上当,他们还会搬出名人专家来欺骗老百姓,这些专家往往并不知情。有时会无中生有,或移花接木,我们教研室的一位将军教授的照片曾经被盗用,照片是真的,而其他全是假的。利用老百姓对人民军队的信任和爱戴心理进行的欺骗一直未间断。以前电线杆上贴满“老军医”的广告,近来有许多网上的广告以解放军总后勤部某某研究所或门诊部等名义推销邮购药品。经有关部门调查,这些机构根本就不存在,全是骗人的。
三是强调无毒。常见的宣传是,他们的药是纯中药制剂或纯天然药物。认为中药或天然药物无毒这是一种误解,已经有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中草药同样有毒性。有不少报道说某些中草药可以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过量服用中成药也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汪宗俊《中成药也有不良反应》,本刊2004年第5期)。化学药对许多疾病有良好的效果,如抗生素。有许多病,化学药不能根治,但能有效地缓解症状,例如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病、万艾可治疗阳痿等。有些不法分子,在中草药里加上治疗效果比较好的化学药,用于骗人钱财。对于病人来说,除了钱财被骗外,还会给健康埋下隐患。这些化学药本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地使用,但当它们被混在中药里,使用者不知情,有可能出现药物过量导致急性中毒,药物长期蓄积造成慢性中毒,或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也会使疾病本身的治疗受不利影响。
总之,看病要尽可能到正规的医院,用药尽可能用“正方”。用“偏方”时对效果的期望值不能过高,对毒性的估计不能过低,对于宣传过头、价格过高的药不要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