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红斑狼疮应用激素有讲究
作者:侍 茹
【典型病例】一位63岁的男性患者,患系统性红斑狼疮15年,长期用5~10毫克强的松维持,病情控制好。去年突患肠梗阻,外科专家担心术后感染和影响切口愈合,要求“停用激素”。结果,手术后次日出现休克,十天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身材高高的郑捷教授,说起话来思维缜密,逻辑性说理性都非常强。
从事红斑狼疮、银屑病等自身免疫病研究20余年,谈到红斑狼疮,这个俗称为“爱咬美女的狼”,郑教授告诉我们,从医学角度讲,现在大多数红斑狼疮患者已不再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感染、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冠心病等并发症,其中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与临床上长期、大剂量应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密切相关。
过度治疗:导致激素过度应用
是什么导致医生长时期、大剂量地应用激素?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医生抱有治好病人的过度“热情”;二是病人要求“根治红斑狼疮”的迫切愿望。结果就出现了医患双方都接受的“激素过度应用”。
现在治疗红斑狼疮并不是说没有药或没有特效药,而是在治疗过程中过多地使用了。激素好比一把双刃剑,在抑制机体过强的免疫反应和病理性炎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副作用。“最重要的是,医生应尽可能少的应用激素来治疗红斑狼疮”。郑教授举例说:以皮肤和关节症状为主的红斑狼疮,原则上不用激素。如果要用,剂量一定要小,一般泼尼松5~10毫克/日,千万不要超过30毫克/日,症状好转时即可减量或停用,而以氯喹等抗炎药为首选;以肾脏损害为主的红斑狼疮,采用激素+细胞毒药物为主的治疗原则,其他系统或脏器的损害也应如此。
激素应用要点:因人而宜,强调个体化
“红斑狼疮的治疗难点是因人而宜,关键点也是因人而宜。”
对这一观点,郑捷教授举例说明,譬如,教科书上讲治疗红斑狼疮激素应用1~2毫克/千克体重,但每个患者的情况不一样。譬如,一个体重50千克的病人,发热时激素用到2毫克/千克体重,即100毫克,高热还是不退,怎么办?还得加量;还有的病人,只有0.2毫克/千克就不再发热了,又何必要多用呢?
在采访的开始也即本文开头介绍的两个典型病例,郑教授想说明,当红斑狼疮患者在接受大剂量激素治疗数周、病情控制后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应首先考虑感染,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当遇到败血症与各种感染、手术、分娩、创伤、受寒等应激状态时,激素都不能减量,不能停用,否则会发生“肾上腺危象”,如休克。
终身服用激素:并非人人需要
红斑狼疮的病人是否需要终身服用激素?郑捷教授称,“这要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这里有三种情况:
1.有的病人需要终身服用激素。
2.有的病人不需要终身服用激素,但因医患双方都有恐惧感,不敢停用激素。因为连续服用激素几个月后,自身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一旦停用激素,会产生疲劳、乏力、胃口差、体重减轻甚至关节酸痛、低热等“虚弱症群”。这时医生和病人都会认为是“狼疮活动了”。由于担心狼疮复发,因此导致很多病人终身服用激素。
3.“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诊断为“红斑狼疮”的病人中,有一部分不是真正的红斑狼疮,而是狼疮样综合征。譬如,病毒感染,特别是细小病毒B19的感染,会出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一样的表现,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阳性,发热、关节痛、面部蝶形红斑、白细胞减少、蛋白尿等等。这部分病人经激素治疗后以上所有症状都会消失,停激素以后不再发作。这是一种假狼疮。
“自身抗体”:不是治疗对象和应用激素的指征
“抗核抗体阳性了为什么还不用激素”,“抗体阳性必须转阴才能受孕分娩”,“抗双链DNA抗体就是治疗对象”,甚至为了抗体转阴性不惜采用大剂量激素等等。对这些在临床上看似有理的治疗,郑捷教授的回答坚定而明确——我们不主张并反对将“自身抗体”作为治疗对象。
抗核抗体阳性绝对不是应用激素的指征。抗体不是治疗对象,补体不是治疗对象,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都不是应用激素治疗的指征。红斑狼疮激素治疗的对象是病理性炎症——狼疮引起的器官损害。
以抗Ro(SS-A)抗体阳性的孕妇要不要等抗体转阴性再分娩为例,有的医生认为母体Ro抗体必须转阴性,否则生下的孩子可能患“新生儿红斑狼疮”。郑教授的观点是,“干嘛非要转阴性?”如果非要追求抗体转阴性,其结果可能是患者与抗体“同归于尽”。如果生了孩子是“新生儿红斑狼疮”,只要外涂激素类霜剂即可。
几年前,郑捷教授曾在耶鲁大学医学院风湿科进修时谈到,“我治疗红斑狼疮应用激素的原则是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赢得同行的赞赏和共鸣。
采访的最后,郑捷教授仍不忘强调,不同于白血病,红斑狼疮的治疗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强调“个体化”原则;千万不要以“根治红斑狼疮”为目的;“被狼咬了的美女们”照样可以过常人一样的生活。
(郑捷教授每周一、四下午有特约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