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病毒性心肌炎的自我调养

作者:徐济民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各种病毒感染,如柯萨奇-B病毒、埃可病毒、小儿麻痹症病毒、肠道病毒等所引起的心肌炎。以春秋季发病较多,这与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季节有关。
  病毒性心肌炎如治疗恰当,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心肌炎后遗症或慢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甚或危及生命。因此,在恢复期内,自我调养显得很重要。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肉、鸡、鸭、鱼、虾、蛋类、豆制品及奶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鸡毛菜、番茄、橘、菠萝、苹果、葡萄等。
  注意休息 重症弥漫性心肌炎在恢复期内仍应卧床休息,待体温下降至正常后3~4周,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均恢复正常,才可逐步起床活动。活动量亦以不觉疲劳及不出现不适症状为限度。如果早搏频繁出现,且在活动后明显增加者,也应适当休息。如早搏出现时,心率偏慢,且活动后早搏减少或消失,则可适当活动,不需要绝对卧床休息。
  生活规律 合理安排生活,讲究个人卫生,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防寒保暖,特别在气温变化过大或寒冷季节,应随时加减衣服。室内应经常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以及安静、整洁与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运动锻炼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能否参加运动锻炼,一般要视早搏的类型、发作次数而定。如经常出现早搏,但不属于二联律或多源性早搏者,可根据体力,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练气功(以放松功为主,坐式、卧式均可)等,但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如慢跑等。
  心理平衡 经常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与忧伤,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经常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使病体早日康复。
  按时按量服药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康复期间,应严格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切不可擅自增减剂量,甚或随意停服,以免影响病情。
  药物保健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康复期间应随时注意,若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应在医生的知情指导下合理选用下列药物治疗,如:①有心悸、胸闷、气急等症状,必要时,作心电图检查。如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可以口服丹参片、麝香保心丸、诺迪康或长效异乐定(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或静脉滴注丹参或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心先安注射液)。②经常容易感冒:可选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如中成药玉屏风散、黄芪口服液、活力素口服液(当归、党参、黄芪)等;西药可选用干扰素、胸腺素、转移因子等。③经常乏力、胸闷等;平时可选用改善心肌代谢药物,如辅酶A、辅酶Q10、三磷酸腺苷(ATP)和肌酐等。但若心动过缓者,则ATP不宜使用,特别是在补液中不宜加入,因为它能直接抑制心脏的“司令部”——窦房结的正常工作,使它发放的频率减慢,同时又能直接抑制心房到心室的正常传导途径,使心跳节律变得更慢。④控制心律失常: 若为频繁窦性早搏,心率偏快者,可选用异搏定(维拉帕米)、胺碘酮(可达龙)或普罗帕酮(心律平)等。难治者也可选用地高辛加异搏定口服。出现频繁室性早搏者,特别是呈二联律者,可选用慢心律(美西律)、莫雷西嗪(乙吗噻嗪)、阿普林定(安搏律定)或普罗帕酮(心律平)等,但要密切注意毒副作用。
  必要的辅助检查 如心悸、胸闷、气急经常出现,需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等,以了解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等情况。
  定期门诊随访复查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定期到门诊复查。如发现有心肌炎复发可能,必要时,还要做血清心肌酶谱检查、抗心肌抗体、抗柯萨奇-B病毒中和抗体滴定测定,以便明确诊断,及早治疗,不致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