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心肌桥”是什么病

作者:党 群




  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供血血管,因其形状似“冠”,被称为冠状动脉。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若某部分或几部分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状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这段心肌纤维束就被称为“心肌桥”。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心脏收缩时被心肌桥覆盖的这段冠状动脉受到压迫,出现收缩期狭窄,而心脏舒张时冠状动脉压迫被解除,冠状动脉狭窄也被解除。1960年Postsmann和Wig首先描述了活体血管造影下的肌桥,主要通过血管造影中看到“收缩期狭窄或挤奶效应”来辨认,其临床意义一直争论不休。
  心肌桥对近端、压迫段和远端冠状动脉的作用是不同的。收缩期心肌桥对所累及段的冠状动脉反复压迫,该段血管扭曲使近端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同时,很多研究认为,肌桥对压迫段及其远端的冠状动脉有“保护”作用,防止其产生粥样硬化,其机理不清。有人认为,收缩期肌桥挤压该段冠状动脉,可能会抵抗血流收缩波对动脉壁的创伤作用,因而起到保护作用。
  尽管心肌桥出生时就存在,但通常在30岁之前不会出现症状。长期以来,心肌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但随着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IVUS)等的应用,目前发现心肌桥除对冠状动脉压迫外,由于其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以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事件的发生。
  目前,诊断心肌桥主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典型的收缩期一过性狭窄征象可确诊心肌桥。
  心肌桥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可不作任何处理,而症状明显或心电图有显著缺血性变化的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心肌桥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心肌桥切开术。因硝酸甘油可导致收缩期血管压迫增加、症状恶化,故一般不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减轻血管压迫使收缩期、舒张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减轻,其负性传导作用使舒张期延长,亦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钙离子拮抗剂对改善心肌桥患者的症状亦有肯定的作用。发生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可使用抗凝、抗血小板及溶栓治疗。
  对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或造影显示有严重收缩期狭窄者,可考虑采用血运重建术方法恢复冠状动脉血供。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心肌桥松解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前一种方法较多采用。有人认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造影结果和改善心肌缺血, 但是支架介入治疗因易导致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目前仍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