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发现早期胃癌的四条途径

作者:顾同进




  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所谓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仅浸润至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大多无淋巴或血行转移。
  由于早期胃癌常无临床症状,即便有症状,也很轻微,往往不引起患者重视,常以各种借口而自我解释,最常见的是从“消化不良”、“吃坏了”或“受凉了”等多方面寻找原因。在未诊断前,自行盲目吃药,服药后时好时坏,时轻时重,直至服药无效,才去医院求医。有些医师防癌意识不强,常当作一般胃病治疗,这又是延误诊断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认为及时发现早期胃癌的有效方法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自然人群的普查日本是自然人群普查筛选早期胃癌最为成功的国家,采用X线气钡双重造影和胃镜检查。近10年每年普查人数达300万~500万,每年发现胃癌3 000~6 000例,发现率约为0.12%,其中早期胃癌占50%以上,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要达到该目的,却要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和医疗资源,为此也提出了替代方法,如在胃癌高发区,找出与胃癌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如年龄大于40岁,平时喜食盐腌食品、烧焦和烤糊食品、霉变食品等,有胃癌家族史等),进行普查筛选。总之,为了能及时发现早期胃癌,日本的人群普查筛选的经验,值得借鉴。
  2.门诊筛选医生应高度警惕有以下主诉症状的患者,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者。①饭后上腹部饱胀感:该症状常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但大多数患者不引起重视,不愿去进一步检查,即使医生建议检查,也会遭到拒绝。常自行服药,有些药确也可缓解症状,但也延误了胃癌的及早诊断。②上腹部疼痛:是胃癌的另一常见症状,表现为心窝部隐隐作痛或饱胀感,如病变在胃窦部,可出现节律性疼痛,类似溃疡病的症状,很易被忽视,直到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出现黑粪或呕血时才被注意,此时已为癌症晚期。因此,必须警惕上腹部疼痛这一常见又无特殊性的胃癌早期信号,及时就医。③食欲减退:也是一个非特异的症状,一般患者不会想到是胃癌,常想到的是肝炎或一般的消化不良。④其他如黑粪、便血,有时也是胃癌早期症状,此时大多会作相关检查。但对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有时不够重视。
  3.胃癌高危人群随访通过普查或门诊筛查可以发现大量虽非癌肿,但属癌前状态者,如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肥厚性胃炎等。但特别要指出的是活检病理示有胃黏膜中~重度萎缩、不完全性大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或腺病性息肉者,应予定期随访复查。一般可每年复查,如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应3~6个月复查,这样可及早发现癌变,给予根治。残胃癌一般在术后10~15年才发生,故胃大部切除后10~15年,也应定期随访。另外,对这些癌前病变可作干预治疗,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内镜下切除息肉,萎缩性胃炎服用叶酸等,可作为胃癌一级预防措施。
  4.筛查方法研究者对早期胃癌的筛查方法已进行了很多探索,如胃癌标志物的检测,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有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癌抗原125(Ca125),胃液或大便隐血试验,胃气钡双重对比X线检查等。但这些方法对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够满意。气钡双重对比X线检查,由于其拍摄的X线片的质量等问题,使医师对早期胃癌的识别存在一定的难度,故临床上应用该方法来筛查早期胃癌已大幅度减少。
  目前,一致认为纤维胃镜检查对胃癌的诊断最为可靠,还没有更好的方法来代替它。
   (作者每周五上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