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维生素D3与老年骨质疏松

作者:程韵莱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可分为两种亚型,即I型和II型。I型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
  
  骨质疏松的症状及危害
  
  骨质疏松较轻时常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腰背、四肢疼痛、乏力。严重者机体活动受到明显障碍,日久下肢肌肉有不同程度萎缩。可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外伤后发生骨折,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尽管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骨折,但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脊椎。65岁以上妇女中,有三分之一患有脊椎骨折,导致身高缩短、体重下降、身长缩短、驼背(上背弯曲)以及慢性疼痛。上述椎体病变如引起胸廓畸形,严重者可影响心肺功能。由于骨质疏松通常是无症状的过程,往往突然骨折时才被发现。
  骨的强度和完整,取决于来自造血组织的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及来自骨髓基质的成骨细胞对骨的重建之间的平衡。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女子自40岁,男子从50岁起,成骨细胞功能逐渐下降,破骨细胞对骨吸收功能加强,骨量趋于下降,骨的机械强度降低。这一过程加上遗传、内分泌、营养、药物和疾病等因素,如性激素分泌减少、钙调节激素分泌失调、老年人进食少从而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户外运动减少等,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的目的为:缓解疼痛;维持或增加骨量;预防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综合征治疗药物主要有三类,骨转换抑制剂、骨形成刺激剂和骨矿化药物。包括钙、维生素D、雌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临床显示,57%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普遍存在钙吸收不足、血清1,25-(OH)2D3减少。而1,25-(OH)2D3为活性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是维持正常钙吸收的必须物质。这证明普通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相当常见的问题,尤其是不经常接受阳光照射的人群。因此活性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是有意义的。
  有研究报道,15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在6个月内一次性服用胆维丁乳(英康利)1支(15毫米含维生素D330万单位),同时每天服用钙剂300毫克,观察6个月后,观察症状改变及测定其生化指标改变。15人中有11人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脚跟痛、腿脚抽筋或持重物疼痛,治疗后均有所缓解;胆维丁乳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增高骨量有一定效果,椎体的骨量(BMC)和骨密度(BMD)均较治疗前有提高,股骨上段骨密度增加较椎体更为明显;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好转。
  胆维丁乳(英康利)是上海信谊药厂的专利产品,是维生素D3的口服乳剂,在钙的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证明,它能够促进合成钙结合蛋白,钙结合蛋白可以促进小肠细胞对钙的吸收。另外,英康利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钙,增加血钙。它对钙的吸收和排泄都能起到较好的调控作用,从而预防钙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