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8期
云鹏千里,精勤不倦
作者:邓雪城 陈 洁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位于瑞金二路一处古朴庭院内,有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之家”之称,庭院内绿荫掩映,张云鹏老先生的工作室就在这所老式洋房之中。张老年逾70,杏林耕耘半个世纪。热情接受采访的张老言语明朗,神采奕奕,当时已经坐诊了一上午却不见丝毫倦态,让人惊叹先生过人的精力。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张云鹏先生自幼立志从医济世,他博览群书,在医学实践中深悟诸家之医道,勤研医学经典,奠定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
青年时期的张老拜以中医内科为长的章次公先生为师,遵循“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教诲,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承袭传统理论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时代新知”。这成了张老一生的座右铭,也奠定了张老成为名家的首要条件。
张云鹏先生对“新知”的认识既包括中医的学术进展,也吸收西医所长。早年,张老就主动去听现代医学最新进展的讲座,在中医、西医两方面都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后来在综合性医院担任中医科主任时,与西医医生密切合作,经常中西医联合大查房,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无门户之见。临床上在治疗中风、肝昏迷病人及尿毒症病人时,经常使用鼻饲、高位保留灌肠的西医给药途径,保证中药的有效摄入;在诊断疾病和观察疗效时,张老也会运用“四诊”结合实验室报告作分析研究,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
张老认为这不是“中西医结合”,而是“将现代医学为中医所用”,推行“两种诊断,一种治疗”,针对疾病作出中、西医两种诊断,然后对大部分患者仍选用中医中药治疗。
内科诸病,用药独到
中医体系博大精深,其理论与西医迥异,侧重于运用整体观念来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一位中医名家必定是“全科”的。张老就是如此。他立足于临床疗效,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灵活用药,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其独到的见解与用药新招每每为同行叹服。
传染性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该病基本可归于中医“温病”范畴,张老是沪上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名家。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时,张老不遗余力,参与制订了中医防治甲肝的方案,为抑制和战胜甲肝出了大力。张老还创造性地将中医的“疫病”(包括非典、禽流感、流感、流脑等传染性疾病)分为十八证,并提出“疫病证治通则”。为“疫病”治疗作出很大贡献。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改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了,另外肝病的发病率也直线上升。张老很早就敏感地注意到,并在临床上观察这些疾病的治疗过程,积累经验。
张老认为,冠心病是以心脏为发病场所,肾虚为发病基础,治疗宜以补肾养心为先,活血与益气并用;从寒热之邪论治,同时疏肝解郁。治疗高血压病则应以滋阴、平肝、熄风、降火为主,滋阴养阴品可贯穿治疗该病的全过程,药如龟板、女贞子、熟地、黑芝麻、白芍等。平肝熄风、降火之药可见效于一时,但要注意苦寒伤胃之弊,不宜长期服用,如龙胆草、黄芩、山栀。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者,温阳药亦可用,如附子。
现代人脂肪肝的发病率非常高,张老对脂肪肝的治疗也颇有心得。张老提出脂肪肝的防治,重在“去除病因、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降脂利肝”四个环节,要多向调节,综合施治。张老用中药化痰清源,以降低血脂,活血化瘀,疏肝通络。其所用“降脂理肝汤”基础加减方治疗,经临床500例病案统计,疗效达93.35%。方药中泽泻、决明子利水泻浊降脂;丹参、郁金活血通络,疏肝化瘀;海藻、荷叶化痰升清有助降浊。
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张老提出了“解毒、调控免疫”的独到见解,“乙肝”是疫毒内伏、肝络不和、正气受损、虚实错杂的多脏器疾病。张老主张清补兼施,达到抑制乙肝病毒的繁殖,调控免疫的目的。张老以祛邪为先,清热解毒为治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此外,张老还打破科别限制用药。比如曾用妇科常见的乌鸡白凤丸方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或伴有腹水者,因有些病人体质血虚与妇科疾病有雷同之证,故借乌鸡白凤丸方中血肉有情之品,扶正调虚,调整血中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疗效较为显著。
德艺双馨,甘为人梯
张老先生对待患者热心诚恳,数十年如一日,深得病人及其家属称赞。在全民抗击非典期间,很多人谈“非”色变,张老先生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为一位美籍华人会诊时,为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不仅给病人切脉,并且坚持让病人摘下口罩观察舌苔,并让病人吐一口痰,观察痰的性状以辨证处方,令在场医生和患者既惊讶又感动。张老谈及此事,从容淡定地说,“不看舌苔怎么辨证呢,我没有想到有多么危险、易被传染。”张老曾被授予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等光荣称号,以表彰他为社会作出的贡献。
张老也很重视中医的传承教育,作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带教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多名博士、硕士。他甘为人梯,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毫无保留地传给后辈。
(张云鹏先生每周二、三上午在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