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1期
“腿痛脚软”食板栗
作者:傅维康
自古以来,腰脚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中国古人常食用栗子治疗。杜甫的“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诗句,正反映了这一实际情况。
对于肾病,栗子有辅助治疗作用,孙思邈盛赞:“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明代《普济方》还记载了栗子医治小儿口疮的疗效:大栗煮熟,日日与食,甚效。
栗子的疗病功效,中国古代文献有不少记述。《千金翼方》推荐“(栗子)生食,甚治腰脚不遂”,对于小儿脚弱无力者,介绍了“日以生栗与食”的治疗方法。根据现代医学知识,生食栗子,则其中维生素B、C等可以少受破坏,对医治因缺少维生素B1所引起的腿痛脚软,确实很有裨益。
栗子除了果肉有保健医疗功效外,栗壳、栗花、栗树皮也有治病作用。唐代《食疗本草》介绍将栗壳煮汁饮服,可医治反胃消渴;栗树皮煎汤,可用于外洗漆疮。宋代《太平圣惠方》记载:栗壳烧存性研末,以粥汤饮服医治鼻出血。元代《日用本草》记述,用栗花煎汤内服可医治痢疾、便血。
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栗子是最好的食品之一。《礼记》把栗、枣、饴、蜜,同列为奉养长辈与老人的重要食谱。栗子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多量糖分,还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与某些矿物质,因此以栗代替粮食更有其优点。《史记》载:“秦饥,应侯请发五苑枣、栗。”6世纪时,《名医别录》说栗子“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宋代陶《清异录》曾述及栗子被称为“河东饭”的故事:相传唐末晋王李克用任河东节度使时(其辖地大部分相当于今山西省境内),在一次率军追击汴军途中,军粮一时未能得到补充,民众告知可以取当地野生栗子代粮。晋王即令军士速取野栗,蒸熟饱食后,继续奋勇追敌,终于取得最后胜利。事后,晋王之军中称栗子为“河东饭”,而晋王则更欣喜地称栗子为“得胜果”。
食栗能解饥,诗人陆游在《夜食炒栗有感》中写有“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诗句,表达了他的实际体验。而李时珍则对栗子给以高度评价,将它和莲子相比美:“(栗)甘仁如老莲肉。”并且说它“熟者可食,干者可脯;丰俭可以济时,疾苦可以备药 ;辅助粮食,以养民生”。
食疗方三则
生食栗子每日早晚各食生栗子一两枚,细嚼慢咽,久之有效(但多吃会妨碍消化),治老年肾亏,小便频数,腰脚无力。
板栗粥栗子肉20~30克,大米(或糯米)100克,同煮粥,用适量白糖或油盐调味食用。有健脾养胃,强筋补肾作用。适用于老年人肾虚腰酸背痛,下肢无力,脾虚泄泻等症。
板栗猪肉汤栗子250克(去壳),猪瘦肉200克,同煮汤,用食盐和味精调味食用。有益气,养血,补肾,滋阴作用。适用于体虚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屡治不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