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2期

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类药安全吗

作者:顾同进 张 伟




  从药理学的角度来讲,奥美拉唑类药物应称为质子泵抑制剂。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胃黏膜分泌胃酸的细胞——壁细胞的质子泵,亦即是氢-钾-ATP酶(H+-K+-ATP酶),它是壁细胞分泌胃酸的最后作用通道,体内不管哪种促使胃酸分泌的刺激,均通过质子泵分泌胃酸。接着又发现了质子泵抑制剂,其抑制胃酸的程度强于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的H2受体拮抗剂,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最强抑酸剂,有些酸相关性疾病,必须应用该种制剂才能起到临床疗效,故是该领域内继H2受体拮抗剂后又一个飞跃。1989年第一个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问世,在不长的时间内相继又推出了兰索拉唑(商品名达克普隆)和泮托拉唑(商品名健朗晨),该三个品种统称为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1998年以后,相继又推出了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和埃索美拉唑(商品名耐信)。后二者又统称为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目前临床应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主要是这五个品种。
  短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有些酸相关性疾病,疗效可靠,亦较安全,已为大家接受。但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有些病人不能停服,一停服很快又出现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时需要长期服用。甚则减少剂量服用也不行,仍需长期服用开始治疗的剂量,例如洛赛克仍为20毫克,耐信仍为20〜40毫克,波利特仍为10〜20毫克等。因而,对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安全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胃内胃酸能帮助食物消化和有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且也有杀灭从口而入的细菌的作用,故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长期抑制胃酸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呢?
  
  1. 会否导致人血浆胃泌素水平升高与肠嗜铬细胞的增生?
  
  质子泵抑制剂在长期抑制胃酸分泌的同时,可使血浆胃泌素反馈性升高(在正常情况下,低胃酸时可促使刺激胃酸分泌的胃泌素增加),导致肠嗜铬细胞增生,甚至发展成类癌,这已在大鼠动物实验中证实。但在人类研究中,认为质子泵抑制剂尚未发现反馈性血浆胃泌素升高,具有临床意义。据随访研究资料,在长达4年每天服用兰索拉唑30〜60毫克的44例患者内镜观察中,仅发现部分患者肠嗜铬细胞的密度增加,未发现肠嗜铬细胞增生、不典型增生或类癌发生率升高的证据。近期长达10年的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在长期每天服用奥美拉唑40〜60毫克的61例患者中,约1/4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但无一例患者出现肠嗜铬细胞增生或肿瘤。综合这些临床研究结果,认为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大多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缺乏导致类癌危险增加的直接或间接证据。所以在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中,无需监测胃泌素水平。
  
  2. 质子泵抑制剂所致低胃酸会否导致细菌过度生长?
  
  迄今尚无证据表明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增加胃肠道细菌感染的危险性。24小时胃内酸碱度(pH)监测表明,每天服用质子泵抑制剂1次后,虽然大多数时间胃内pH>4,但亦有一段时间胃内pH可降至4甚至3以下,只要胃内pH<3的时间大于20分钟,胃液就有杀菌作用。因此,即使每天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间歇性胃酸升高也能有效控制细菌过度生长。也有研究者作对照试验发现,在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与服安慰剂者对照,胃内因细菌过度生长而将食物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别,说明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不会因细菌过度生长而发生致癌物质的增加。
  
  3. 抑制胃酸分泌会否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服用奥美拉唑长达10年的随访研究中,仅少数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下降,但未出现恶性贫血的患者。在长期服用其他质子泵抑制剂后,大多数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浓度亦在正常范围内。这可能是因人体内维生素B12的贮存量较大,不大可能发生真正的维生素B12缺乏症。但在老年人和严格素食者,在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期间,建议应定期监测血清维生素B12的浓度。
  
  4.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否增加萎缩性胃炎发生?
  
  长期抑酸治疗能否增加萎缩性胃炎的发生,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在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证明,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期间,出现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不是长期抑酸治疗的直接后果。1996年在一个胃肠药物专家研究小组会议上,专家们结论:在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中,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会促进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和胃癌发生的观点是无证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