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针药合用治顽疾

作者:洪钰芳




  说起中医“针药合用”治疑难杂症,上海滩最有名的莫过于秦亮甫教授了。他始终坚持“针灸和汤药不能分家”的原则,为千千万万的病人治好了病,其中有很多都是患者百般四处求医治不好的难治病,到秦老这儿都迎刃而解了。
  
  出身中医世家
  
  秦亮甫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曾祖父秦仁歧是当地有名的中医眼科医生,祖父秦产荣除了中医眼科外还擅长中医内科病的治疗,父亲秦志成擅长治内外科杂病,以针、药结合为专长。秦老自幼随父学医,他天资聪明且勤奋好学,9岁时就诵读《药性赋》,12岁便将《医宗说约》、《濒湖脉诀》、《医学三字经》熟记于心,他还遍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王旭高医案》等书籍,尤其是《金匮要略》辨证论治诊治杂病更是令他学得津津有味。21岁开始独立行医,在六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他善于总结历代医家的各派学说,博古融今,衷中参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风格。他强调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并运用针药结合、内外并治的方法,疗效明显,颇有独到见解。
  
  针药结合,独树一帜
  
  六十多年来,他强调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参加过各种疑难病的会诊、西医外科手术前后治疗和针麻课题的研究。他治疗的病涉及多个科,内、外、妇、儿、五官等7科门类,其中包括内科32门,外科19门;收治的病人中,除了大量的中国人,还有很多外国人。病人往往是一家人结伴而来,或朋友组团而来,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针对性的治疗。
  秦老常说他的经验由三部分组成:前人经验、家族祖传和临证体会,不管来自哪一方面,都是从病人的反馈中获得。他将治病方法在临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待病人和蔼可亲,尽心尽力地解决患者的疾苦。曾有一名患者每天要吃5~10千克的冰块,晚上夜尿10多次,患者四处求医,症状也没有减轻,来秦老处治疗了3次,症状明显好转,现在病人已经痊愈。但有谁想到秦老为了这个病例,想了几个晚上,翻阅了多少书籍,而这种怪病在书本上是找不到的。他善于思考,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结合多年的经验才取得如此成果。
  还有一次,秦老在法国讲学期间,治愈了一位因丧偶引起白天不能说话,晚上可以讲话的患者。对这样棘手的病例,没有药物可用,唯一的方法是针灸,他运用经络学说和阴阳脏腑学说,通过脏腑、经络辨证,经络的循行走向,认为足太阴脾经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同时因为丧偶,思虑伤脾,脾阴受损,令白天不能讲话,脾之阴液不能上润于舌,为阴虚阳亢;晚上可以说话,则阴盛阳衰,脾之阴液可以循经上润于舌。经过几次治疗,患者白天可以发声了,这增加了秦老的信心,又经过几次的针灸治疗,结果症状痊愈。秦老精湛的医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以“东方神针”。
  为了减轻针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他反复在自己身上作试验,结合前人的经验,创造出一套“无痛进针法”。他同胸外科、麻醉科等有关专家成功合作的“针刺麻醉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忙中偷闲,不断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于各种期刊中。虽然秦老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殊荣,他从不骄傲,做人十分谦虚,对他人和病人热情周到,在遇到贫困的患者,秦老有时慷慨解囊,无偿地给他们治病。
  
  强调针药不能分家
  
  现在,秦老最忧心的莫过于国内中医“针药分家”的状况。如今有些中医内科医生不会针灸治疗,针灸医生不会内科处理,似乎老死不相往来。而西医内科医生照样为病人操作安装起搏器,做心导管检查和内窥镜检查。各科都在寻求发展,重新组合,中医也要如此。秦老始终强调,不但要合理运用针药结合,内外并治,甚至要中西医结合,这样有利于诊治,有利于疗效,对一些疑难杂症尤其有效,可使病人早日康复,恢复工作。
  
  活到老,学到老
  
  秦亮甫教授不仅精通中医经典,还会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其实,秦老60岁时才开始学法语,他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他以顽强的毅力熟读和背诵3本医用法语课文,利用在摩洛哥工作期间和在法国讲学的机会,硬生生的练就成一口流利的法语。在第3次赴法国讲学时,在高级针灸班上,他自编自译讲义,用熟练的法语为学员讲授了57种舌诊的辨证论治,寸、关、尺三部28种脉象的辨证分析以及《黄帝内经》“十二刺”操作方法,学员不但听得懂,而且记得下。秦老还撰写了法文的《中国医学食物应用》。60岁学法语,折射出秦亮甫教授“学而不厌,锲而不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身体力行,发扬中医
  
  秦教授从医六十多年,获得过这么多的荣誉,但他从不沾沾自喜,考虑更多的是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接班人的问题。秦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成功经验讲解出来,而且无私地把秦氏秘方,甚至将《秦氏堂簿》贡献出来。有些人得知后感到费解,劝其应有所保留,但秦教授却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他与弟子们主审合编《秦亮甫临床经验集萃》已出版(上海市重点图书)。他说:“现在出这本书,不是为了宣传我自己,只是想把自己的点滴体会贡献给同行与后人,有用采之,无用弃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祖先有效的方法要抢救,要继承,反之,人人都保守,大家都保留,我们的中医事业怎能发扬光大?我们学到的医学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病人也是医生的老师,病人用自己的病史与体验为医生提供和积累了临床经验。我们的医疗技术、诊疗经验来之于民,要还之于民。我要为中医学宝库添砖加瓦,为让中医走向世界,贡献我的一切力量”。
  (秦亮甫教授每周一上午在仁济医院西院、每周五上午在仁济医院东院有特需门诊)
  
  封面人物
  
  秦亮甫,男,1924年12月生,江苏武进人,主任医师、教授,世代中医。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医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从事医、教、研工作。以及医学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兼中医学科组长,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中医学科组长,中国针灸学会、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九次赴法讲学,任法国路易斯巴士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获“依堡卡特”奖章,两次赴澳洲讲学,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澳洲全国中国医药针灸联合会高级顾问。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的第一、二、三届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上海市名中医。担任“上海市针推伤高级人才班” 指导老师和“上海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高级研修班”指导老师。获得多项国家和市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