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中医药“全程”抗癌方略

作者:侍 茹




  传奇与写实
  正是知天命之年的凌昌全教授,久负盛名。他在中医药防治肿瘤尤其是肝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研制出甘枣宁、三石猫胶囊、四生汤口服液和去甲斑蝥素缓释剂等抗癌药物,22年立志抗癌,为数以万计的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宝贵的生命付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
  知道凌昌全教授,是从一个个传奇开始的。他曾是祖国西北边陲军中一名小小的卫生员,先后师承刘嘉湘、赵伟康教授,成为我军第一位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生导师,之后又拜吴孟超院士和陈可冀院士为师,不断提高自己,现在是最年轻的“上海市名中医”,经治的肿瘤病人口耳相传他的仁医仁术⋯⋯
  近距离走近凌昌全教授,是在他的专家门诊看他认真细致地问诊切脉拟方,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冬日早晨的太阳薄薄地斜照,听他谈学术研究,谈中医药抗癌前景,谈如何做一个好医生。对着记者,一如对着普通的病家,凌昌全教授面容温暖而淡定。
  
  面对癌症也是直面死亡的威胁,病家会急切求助,是选择手术治疗、化疗放疗,还是选择中医中药治疗,孰轻孰重如何取舍,中医药在抗癌斗争中的地位究竟怎样,且听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凌昌全教授的思考和解说:“中医药抗肿瘤,绝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应自始至终参与抗癌的全过程”。
  
  中医药应“全程”参与抗癌
  很多人认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是在病人不能手术、化疗放疗时的姑息治疗,是“凑合凑合”,这是认识上的最大误区。凌教授从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认为,从肿瘤的预防、治疗到预后康复,中医药可以参与每一个环节,也应该参与。
  以肝癌为例,肝癌是我国及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死亡率居世界之首。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的肝癌从酒精性肝病或脂肪肝转变而来占少数,更多的是从乙型肝炎、肝硬化发展而来。凌教授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80%~90%的乙肝、肝硬化病人多存在肝郁脾虚证候,因此,他应用一些具有疏肝健脾作用的药食两用中药,如陈皮、山药、山楂等,研制成功“甘枣宁营养麦糊”,适合慢性乙肝、肝硬化病人早晚服用,期望从源头上阻止肝癌的发病。
  “三石猫胶囊”是在总结民间多种抗癌经验方的基础上研制开发的适合各种肿瘤病人的中药抗癌复方。根据临床观察发现,75%的肿瘤化放疗病人有气阴两虚证候,他又以益气养阴为治则,制成“四生汤口服液”,适用于各种肿瘤化疗放疗后减轻毒副作用。
  而历经7年苦心研究成功的去甲斑蝥素缓释剂,可应用于肝癌的介入治疗(适应证为肝脏中单个、3~8厘米的癌肿),其治疗效果与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或酒精注射效果相当,但毒副作用更小,更容易被病人接受。
  
  中医药在不同阶段起不同作用
  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医药在肿瘤的化疗放疗阶段可以减轻毒副作用;手术治疗损伤肿瘤病人的元气,在手术前后吃些中药,可以帮助病人更好更快地恢复。这显然是中医药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药也可以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以去甲斑蝥素缓释剂的研制应用为例,中医文献早有斑蝥治疗肝癌的记载,但它的毒性很大。解放后,有学者从中提取了斑蝥素,上世纪80年代已有将其肿瘤内直接注射治疗肝癌的报道,但由于肝脏血流丰富,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较短,疗效不显著。从90年代中期开始,凌昌全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首先利用去甲斑蝥素既发挥抗癌作用,同时还具有不抑制骨髓、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保护肝细胞等作用的特点,再借鉴国外先进的制剂技术,经过无数次实验,将去甲斑蝥素按最佳比例制成缓释剂型,在B超引导下做肝脏肿瘤注射,从而实现了去甲斑蝥素在肿瘤内部缓慢释放,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2005年应用于临床,现已治疗130余例肝癌病人。
  就肝癌治疗而言,西医注重的是局部治疗,而中医更加重视整体调理,两者结合,取长补短,可进一步提高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譬如,在肝癌的现代治疗过程中,有一些出现腹水、黄疸的中晚期患者不能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但经中医系统的辨证施治一段时间,腹水、黄疸明显减轻之后,又获得了TACE治疗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凌教授称,中医药抗肿瘤,讲究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往往不是一两味药或是一两张方子去治疗某个肿瘤这么简单,而应该从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来认识肿瘤,并在综合治疗方面作出创新性的探索。
  
  “只有神医没有神方”
  中医防治肿瘤的根本特色,即在辨证施治,讲究因人因时因地而宜。
  12年前,哈尔滨有一位银行行长患中晚期肝癌,虽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做了手术切除,但体内仍残留有肿瘤病灶,医生嘱咐“回去调养调养吧”,潜台词不言自明。但这个病人坚持到凌教授这里吃中药,每个月都会乘飞机来上海就诊,吃药半年以后即坚持正常上班,10周年时还专程请凌教授北上庆贺⋯⋯
  凌教授说,中医药治疗肿瘤各种典型病例有很多,用在这个病人身上有效的方子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的肿瘤病人。
  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患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人,甚至同一个病人在不同的时间治疗方案都不一样,这需要医生仔细辨证,再根据中医抗癌常用的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滋阴补肾、理气散结、益气健脾、温肾助阳、化痰软坚和消肿止痛等治则遣方选药实施治疗。长海医院正在对经治的肝癌术后用中医药治疗存活7年以上的百余例病人进行追溯分析,希望找出更多规律性的辨证施治的方式方法。
  凌教授强调的是,不要奢望发明某种抗癌药物可风靡世界,或是研究出某张方子就可以治好所有的肿瘤。
  
  提升我国肿瘤防治整体水平的关键
  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一直被公认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法宝。近年来,作为第四大疗法的生物治疗已有了不少新的内涵,由古老的免疫治疗剂发展到各种细胞因子、免疫活性细胞等。在这一过程中,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的积极参与成为肿瘤防治的中国特色。
  目前,在凌教授的主持下,“中医药综合方案预防小肝癌术后复发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正在国内10家大型医院开展,这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它将去验证一个充满希望的科学假说——小肝癌手术后用中药预防比化疗药物预防更实际更科学更有效。
  对于普通的肿瘤患者,凌教授的建议是“能手术的必须手术,能不手术的尽量不要手术”,对于化放疗病人应“积极治疗,适可而止”,从预防、治疗到康复,别忘了中医药可以做出特别的贡献。
  凌教授坚定地认为,只有中医药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使我国肿瘤防治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凌昌全教授每周二、三上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有特需门诊)
  
  凌昌全教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主任兼任长海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年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998年入选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2005年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2007年8月被评为军队中医药 “国医名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以及肝病、疑难杂症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