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养生先养心

作者:王庆其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记载了丰富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确立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点。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并把善于“治未病”的医生称为“上工”。强调“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认为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即“天人和,心身和,气血和”。
  《黄帝内经》弘扬的思想与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很多方面一脉相承,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必先正心”,强调自我修养的重要;《管子·心要》则从“心安是国安”,突出养生首重养心。
  古往今来,养生的方法数不胜数。我以为,养生最重要的首推养心。那么,我们平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呢?我的体会有四点,供大家参考:
  
  健康之道,法于自然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老子》说:“道法自然”。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这个“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我认为,人不必刻意追求健康长寿,重要的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一个人能够从容、坦然地面对人生,快乐地演绎人生,那么健康长寿将不期而临。
  历代帝王将相宠信方士炼丹药、敬鬼神,求不死之药,千方百计追求长生不老,此为刻意,然而长寿者甚少;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整天想着补这补那,一年四季保健品不离口,而忽视了养生的关键是养心,也未必真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谈养生要顺其自然,即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安排生活起居。具体措施是:春季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使志生”;夏季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季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冬季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先”,“使志若伏若匿”。还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今天如何理解“道法自然”,获得快乐?我认为,人生要做到五乐: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热爱生活,自得其乐;品味人生,以苦为乐;仁者长寿,智者常乐。世上无人会恩施快乐,快乐要靠自己寻找。可以看书阅报,习字绘画,养花种草,品茗美食,也可以游山玩水,含饴弄孙,练拳做操,跳舞打牌。但别忘了凡事应适度,不能失度,中医认为“生病起于过用”,养生的关键在于“守度”。
  
  调控欲望,淡然得失
  
  当今社会,竞争使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大,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着变化,社会充满着利益的诱惑。“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此,调控欲望、淡然得失对养生非常重要。
  名利是把双刃剑。适度的欲望是推动人去努力奋斗的动力,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但是,人的欲望难以彻底满足,也是人的共同心理特点。当人的欲望超越了客观现实而无法满足时,随之而来的就是痛苦。
  古人强调节欲,就是要求调控人生的欲望,把欲望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不仅有推动人生奋斗的动力,而且可以减少痛苦,获得快乐。因此,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是古代养生家驾驭人生欲望的自律格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谬尔森所创立的快乐方程是:快乐=现实/欲望。欲望越高,分值越小,快乐越少。
  所谓知足,就是“不为自己没有的东西而悲伤,而为自己拥有的东西而喜悦”。有诗云:“家财万贯,日食三餐;广厦千层,夜眠八尺;房不在大,有住就行;钱不在多,够用即可。” 对物质利益知足,快乐就永远伴随您的人生。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当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危害健康的大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吃任何补药更重要。“嘴太馋,脚太懒”,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主动地顺应生理的节律来安排作息,这是很多现代人健康的隐患所在。
  人一生下来除了呼吸,第一件事就是吃,吃是人类的本能,现在物质丰富了,有些人反而吃“坏”了。有些人吃得红光满面,吃出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四高”,吃出了“代谢综合征”,还要吃进补的膏方。中医讲究“虚则补之”,不虚又何必要补?补药也是药,无病乱吃药,对人体没有好处。对于“四高”的人,首要任务不是进补,而是节制饮食,增加运动,降低“四高”。
  我认为,合理饮食应该“三荤七素,多吃水果;样样都吃,七八分饱;营养均衡,咸淡适度”。
  脚是“第二心脏”,每天万步走,既可活动气血,亦可放松神经,改善睡眠,也是很好的“内脏按摩功”。活动少了,体重增加,易致肥胖,心肺功能减弱,走路爬楼就面色苍白、气喘如牛,胃肠道蠕动减慢,容易食少、便秘;走路少了,患脚跟痛的人越来越多……
  “吃得下,睡得香,拉得畅”,这是健康的三要素。“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酒,好心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是维护健康的金钥匙。
  
  以道德冶养心身
  
  传统医学养生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注重道德养生。《礼记·中庸》讲“大德必得其寿”,孔夫子主张以德立身,“仁者寿,智者乐”,《黄帝内经》讲“德全不危”,《太素》说“修身为德,则阴阳气和”,这些都强调了道德修养对于健康的重要。
  现在不少人偏爱吃人参、冬虫夏草,往往忽视道德修养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具有一定道德修养的人,往往是心理健康的人,其看问题比较理性,为人豁达大度,自制力强,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战胜困难,爱岗敬业,诚信善良,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宽容待人,人际关系良好。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
  (王庆其教授擅长诊治胃肠疾病、心身疾病和各种虚证调理,对各种疑难杂病的诊治颇有造诣。每周四上午在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每周四下午在上海龙华医院、每周六上午在上海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有特需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