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中医外科“多面手”
作者:魏 芳
将如此棘手的疑难病轻松化解的医生,就是国内著名的中医外科学专家唐汉钧教授,人称“精通十八般武艺的中医外科多面手”。
师从名家,广学博取
唐教授师从中医外科名家顾伯华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起广学博取,跟随王文东、丁济民、徐仲才、刘海仙、徐嵩年、胡建华、石筱山等内、妇、儿、伤科诸前辈抄方学习,汲取各家各科之长,加上自身勤于钻研,终成中医外科学界翘楚。
唐汉钧教授擅长治疗外科诸疾,在疮疡、乳腺病、甲状腺病、周围血管病、皮肤难愈性溃疡、复杂性窦瘘、小腿病、肛门痔瘘病、皮肤顽疾、淋巴结肿、乳癌及胃肠癌术后、放化疗不良反应调治以及外科疑难杂病等方面均积累了精深独到的治疗经验。
谈起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唐教授详细地做了介绍。中医外科学是中华中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其独特的理论。它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治外必本诸内”的人体内外统一理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应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疾病。因此,中医外科的辨证规律不仅要有整体全局的,还要有局部的;不仅有舌、脉之证,还有疮疡、肿块的辨证;而治疗上亦不仅有内治方药,还有外敷、药捻、切开、浸泡等外治诸法;而内服的方药和丸散膏丹,亦以功专药验而著称。
外治:中医手术同样精彩
唐教授郑重地介绍说,别以为手术就是西医的专长,中医的外治手法也毫不逊色,方法之多让人应接不暇。唐教授不仅根据不同的疾病辨证施治,利用方药调理人体的脏腑、阴阳、气血、经络,还精于外治诸法,如敷贴、熏洗、垫棉、灌注、缠缚、结扎、药捻、拖线、切开等,内外治相结合,治标又治本。
谈到手术,中医和西医的手术又大不相同。西医的手术讲求干净、彻底。中医的手术就温和许多。
比如,同样是治疗急性乳腺炎,西医常常是脓肿有多大就开多大的刀口,将脓肿解决以后还不忘“掏一掏”,以求彻底清除,但难免给病人造成较大的伤口。而中医则不然,通常只开1〜2厘米的小口,采取药线引流、灌注、拖线等外治方法,同时配合舒肝通络、清热消肿的中药。这样一来,就算脓肿一时没有“掏”得太干净,但是内外结合,去除了病根,病情好转很快。最关键是创口小,将对病人的伤害减少到最低。
内治:“以内养外”治病之本
内治,更是中医的强项。唐教授以扶正祛邪中药调治乳腺癌术后;用疏肝理气、散结消肿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甲状腺疾病;滋肾培土、养荣化痰法治疗淋巴肿、淋巴瘤;益气养荣、活血通络法治疗脱疽等,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对于乳腺癌手术后的调理,唐教授结合四十多年的临床治疗心得,提出的“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引起全国同行的关注。乳腺癌患者手术以后,正气很虚弱,需要“扶正”,即调理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平衡。“祛邪”,指去除留存在体内的病邪。乳腺癌手术后,乳房被切掉了,“邪”就没有了吗?不!还有湿、热、瘀、痰、浊、毒积在体内。
乳腺癌是发生在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衰退的基础上。尤其是乳腺癌术后,局部病灶已被切除,放化疗又进一步杀灭癌细胞,故治疗应以扶正为主。不像有的医生为了急于求得病情的好转而一味“祛邪”,罔视“扶正”的长远意义,唐教授的治疗原则是,“以毒攻毒”方法只能用其一二,不能用之过度,所以酌加解毒散结之品,不用大剂量祛邪伐正之品,且扶正治疗强调益气健脾,可使气血生化有源,所谓“得谷者昌,失谷者亡”。经其调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
中医外科外治法的精妙和内治法的神奇真让人拍案称绝。
即将结束短短的采访,唐教授一再强调要送给读者几句话:“中医药这块瑰宝,无论何时都不会失去它本身的光芒。经过中华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沙里淘金’、去伪存真,流传到现在的中医学理论和临床是科学的,是应该得到大家认可和发扬的。大家都应该相信中医!”简单几句话,道出了他对中医事业满腔的热忱与挚爱。
(唐汉钧教授每周二、五上午,周四下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