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保健佳蔬黄花菜
作者:傅维康
中国人栽种黄花菜作蔬食,历史久远,黄花菜别名很多,诸如忘忧草、疗愁、宜男、草、萱草、丹棘等等,它们多因中国古人赋予的某些意涵而产生。两千多年前《诗经》里有“焉得草(忘忧草),言树之背”的诗句,意思是说,何处能得到草(忘忧草),觅得之后将它种于北堂居室旁。引申其用意,是使居住于北堂的主妇忘忧消愁。其后,汉代蔡琰《胡茄十八拍》所写“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晋代崔豹《古今注》的“欲忘人之忧,则赠以丹棘”,都是反映古人把黄花菜视为一种能使人忘忧的草。
黄花菜有另一种别名“宜男”。晋代周处《风土记》说:宜男,草也⋯⋯怀妊人带佩,必生男。三国时期,曹植专门写了《宜男花颂》说“草号宜男,既晔且贞。”清代孙枝蔚《房兴公新姬》则有“生儿便是宜男草,对客休矜解语花”的诗句。这些记述,则又反映古人把黄花菜看成能使妇女怀孕生男的奇草。
盛产于中国的黄花菜,人们虽然主要以其花蕾作蔬菜,但并不局限于此,明代朱《救荒本草》就曾指出金针菜的花、叶、芽都是“嘉蔬”。黄花菜既可单独烹饪成数种有特色的素食,更可与其他食物搭配烹调出名目繁多的菜式菜谱。自唐代及其后历代,中国海员出海航行,在备带的食物中,晒干的黄花菜和黑木耳是必备之副食品,这不仅因为它们耐长期贮存,携带轻便,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在海员长期航行中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对维护海员身体健康很有裨益。
中医学认为,黄花菜有健胃消食、补血止血、安神明目、分泌乳汁、清热消炎、利尿去湿等功能。清代医家费伯雄于1863年撰成的《医醇义》一书,载有“萱草忘忧汤”,以桂枝、甘草、陈皮、半夏、白芍、郁金、合欢花、贝母、茯神、柏子仁、黄花菜共11味药组成,其中黄花菜用量最多,为一两(1市斤16两制),其余各药分别为半钱至二钱。书中记述,将此11味药煎汤内服,用以治疗“忧愁太过,忽忽不乐,洒淅寒热,痰气不清”。另有文献介绍:黄花菜1两,水煎,加适量红糖,早饭前1小时内服,连服三四天,可用于内痔出血的对证治疗;黄花菜、红糖各30克,煎汤内服,可防治感冒;还有,取新摘取的黄花菜30克捣烂,可用于乳腺炎的外敷治疗等等。
现代科学研究得知,黄花菜包含的营养成分较广,它富含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尼克酸、蛋白质、膳食纤维,而维生素E、钾、钙、镁、铁、锰、锌、磷、硒的含量也颇可观。有报道说,它还含有助孕素和生物激素。新鲜黄花菜维生素C的含量也较高。可见,黄花菜确实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物。孙中山先生在其著述和生前于不同场合演讲中,多次提倡人们宜常食黄花菜、黑木耳、豆腐、黄豆芽,赞赏它们是寻常食品中的良蔬。
食用新鲜的黄花菜,有一点需注意,就是避免食进秋水仙碱,因为在鲜黄花菜花蕊中含有多量秋水仙碱,此种物质被食入后,会引发人体中毒,出现咽干、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中毒者可发生呼吸抑制、血尿、血便等。因此,对新鲜黄花菜应摘去其花蕊,或者将它们放入沸水中焯一两分钟,或者置于高温蒸之,以消除其毒性,避免中毒。经过加工的黄花菜干制品,已无毒性,故可安全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