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治未病”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作者:杨宏杰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如何应用有效措施抑制糖耐量异常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或逆转为正常糖耐量者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除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外(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西医多采用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对糖耐量异常进行干预治疗,但长期使用依从性较差,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早在两千多年前即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思想。防重于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是机体阴阳失去平衡。中医重视在阴阳未失去平衡时,注重调养、摄生,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治未病”的精髓。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在中医认识中同属“消渴病”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消渴病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典籍中有大量治疗消渴病的中药和中药方剂,其中以养阴清热、补气药或方剂为主。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亦证实,许多中药均具有效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进程,且毒副作用小的优势。
目前,认为引起糖耐量异常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抵抗,寻找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有效药物已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热点。我们的研究发现,将古今历代医家治疗消渴病的最常用中药进行相关检测,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中均证实由上述药物作为君、臣药组成的中药复方亦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保护和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且中医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是多途径、多环节的,从而逆转糖耐量异常或降低其向2型糖尿病发展的发生率。
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一旦发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并发症多,医疗资源耗费大,合理应用中药或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手段干预糖耐量异常,减少糖尿病发生率,可充分体现祖国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特色与优势。
(作者每周二、四上午有专家门诊)
孕妇血糖水平高
婴儿健康风险大
美国糖尿病协会最新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不论孕妇是否为糖尿病患者,她的血糖水平越高,所产下新生儿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就越高。
研究者、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博伊德.梅茨格等研究发现,孕妇血糖水平与生下巨大儿和接受剖腹产的概率之间存在惊人联系。由于正常分娩时巨大儿肩部和其他部位受伤风险比较高,因此医生往往为母亲实施剖腹产,而这同样给母亲和孩子带来健康风险。这将增加孩子长大后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
(据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