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康复治疗
作者:支惠萍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上海市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国中等水平,但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全国每年中风死亡人数达百万,存活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常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造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中医中药在中风恢复期治疗,中风后机能康复以及预防再次中风方面具有独到优势。
中风病发病机制
中医学认为,不同人的体质决定了某种疾病的易感性、疾病传变与预后。对于中风病而言,寻求有不同体质人群发病的不同规律并加以治疗便显得尤为重要。部分缺血性中风病人存在肝肾阴亏于下,肝阳上扰清窍的病机,治疗当以补益肝肾、平肝潜阳为重。现代医学认为,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异常凝集、脑血流微循环障碍,以及氧化损伤等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致病因素,对以上病理改变的调节在中风病的治疗中起关键作用。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由天麻、杜仲、牛膝、当归、赤芍、生地黄、桑寄生、羌活、独活、制附子、制草乌等药物组成。方中天麻平肝熄风, 镇静安神, 杜仲,补肝肾, 强筋骨,《本草再新》谓其“充筋力, 强阳道”,二药补益肝肾、平肝潜阳共为君药。牛膝酸苦而平,入肝肾二经,《本草经疏》曰:“走而能补,性善下引。”故其一,取其引血下行之势,折其偏亢之阳;其二,以其滋养肝肾之性以固本澄源,所以一味牛膝标本兼顾。桑寄生与杜仲相须配伍,加强补肝益肾之功,以平肝之逆。肝肾同源,故以生地黄、当归补血滋阴以益肝肾,壮水制阳。共为臣药。此外,本方还佐使了赤芍,以其苦寒之性清泻有余之亢阳;气为血之帅,气郁则血瘀,故借其活血之力以行气之郁滞。同时,佐以制附子、制草乌,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温里,羌活、独活祛风化瘀通络。综观全方,诸药合用,潜镇以治标,滋养以治本,补而不燥, 走而不守, 行而不散,内养五脏,外润筋脉,虚实标本兼顾。对肝阳上亢型缺血性中风病人可起到平肝潜阳,补益肝肾,祛风通络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杜仲、牛膝等祛风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功能;羌活、独活等化痰药物有抗凝,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而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药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及抗氧化等作用。诸药合用,可改善缺血性中风的病理生理学异常,可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常用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进行缺血性中风的辅助治疗,每次4〜6粒,一日2次,对病人的康复更加有利。
患者的综合调治
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应戒除一些可导致中风的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等,同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定时服药、均衡饮食、定时作息,以及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若在医生的指导下有效地控制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便可较好地预防中风的再次发作,使患者早日摆脱疾病困扰,重新回归社会,享受生活。
(作者每周三、四上午在曙光医院,每周五上午在曙光浦东分院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