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甲胎蛋白升高肯定是肝癌吗

作者:张仁芳 卢洪洲




  甲胎蛋白(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毫克/升,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微毫克/升)。当肝细胞癌变时,又重新获得产生甲胎蛋白的能力,因此,甲胎蛋白可在患肝癌时升高。甲胎蛋白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在甲胎蛋白大于400微克/升、持续4周,并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及生殖胚胎源性肿瘤时,可诊断为肝癌。或在排除其他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后,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也可作出诊断。
  其中肝炎活动期和肝硬化时甲胎蛋白的升高需要结合病情综合分析,避免盲目恐慌。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于40U(单位)时,甲胎蛋白作为肝癌诊断标准的可靠性降至91.7%〜94.1%,故此时动态观察及定期复查可以降低误诊及漏诊可能。另外,此时同时结合其他肝癌标志物检查(AFP异质体、AFP单克隆抗体、谷氨酰转肽酶及其同工酶II、α-L-岩藻糖苷酶等)也可以提高诊断正确性。
  不过我们也不必谈甲胎色变,认为自己已身患绝症。在妇女正常怀孕、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