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严防“静悄悄的流行病”侵袭

作者:侍 茹




  “树老腰弯”,常用来形容人到老年颈腰腿疼痛扰人,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也发现,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骨质疏松症(包括全身的骨质疏松)等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被称为是“静悄悄的流行病”。
  很多人到了中年,会想到要补钙防止骨质疏松。殊不知,骨质疏松可以诱发颈腰椎疾病,颈腰椎病变亦可导致骨质疏松,二者互为因果。防止颈腰椎疾病同样重要。
  
  手术一定要慎重
  
  得了颈腰椎疾病,特别是“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手术吗?哪些人需要手术?哪些人不需手术?对记者提出的问题,王教授说“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经常有病人拿着影像报告来找医生,磁共振检查发现颈椎、腰椎有明显突出受压迫现象,临床上也有一些不适症状,此时西医骨科或外科一般主张手术治疗,“但我们认为手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慎之又慎”王教授这样强调。
  他们研究发现,颈腰椎疾病多以“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长期劳损、感染、风寒湿刺激会诱发、加重颈腰椎病变。治疗应以恢复动静力失衡,形成再平衡。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针灸、理疗、按摩、牵引、推拿等,可使颈腰椎疾病得到缓解或是促进术后康复。此外,应用益气化瘀、消炎止痛的中药,包括黄芪、川芎、麝香等,完全可以替代芬必得、莫比可等非甾体类药物发挥消炎镇痛作用,其副作用更小,适用范围更广。
  有许多原来认为颈腰椎病变必须手术的病人,但因为因为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龄、骨质疏松等,一时不能手术,经过中医药系统治疗,病情得以控制,可以终身免除一刀之苦。
  
  中医药治疗独具特色
  
  王拥军教授介绍,他们治疗颈腰椎退行性疾病,其主体思想首先得益于施杞老师的学术传承,把“石氏伤科”的学术经验和思想精髓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围绕中医脊柱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根据自己的学术特点将理论和临床聚焦、临床与研究聚焦。
  如石氏伤科提出气血理论,强调“以气为主,以血为先”,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有所发展,形成了“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这样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形成了益气化瘀清热、益气化瘀散寒、益气化瘀补肾、益气化瘀健脾、益气化瘀软坚、益气化瘀利水等十个系列处方,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又在大量试验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将“益气化瘀”十个处方不断改进,形成了六个中药新制剂:
  目前,这些新药大多已完成临床试验,一经批准上市,相信将会为更多的病家带来福音。
  
  预防三要点
  
  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预防颈腰椎疾病的发生发展呢?王拥军教授强调了三点:
  1.动静结合
  每天坚持适度运动,如打打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有意识地加强颈肩肌、 腰背肌、腹肌的锻炼,可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轻腰部的负荷,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坐着时,腰要略微后倾,最好腰后放一个靠垫,起缓冲和支撑作用。还要注意调息调心,保持心情愉悦放松。
  2.不要过度低头用颈用腰
  俯身提较重的物件时要注意姿势,先弯腿,再微微弯腰或者不弯腰,就可以保护腰。炒股票、看电视或打麻将,一看两三个小时不动弹,肯定有害,可适当起身活动活动。老年人去超市买东西,如果东西又多又重,要用自行车驮或小车推,尽量不要用手提着回家,避免日积月累导致腰椎病。拎东西时,养成将手中的东西分摊给左右手分别提着的习惯。忌长期用一侧手提书包、背斜肩挎包等,避免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3.注意适应环境
  适应气候,不要过于贪凉,特别是夏季天气炎热,应忌空调和电风扇长时间对着吹,最容易诱发颈椎病、腰椎病和肩周炎。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寒湿的侵袭。在公园露天落座时,不要直接坐在潮湿阴冷的草地或土地上,随身带个垫子坐下,否则会使腰部被寒湿所困,产生腰痛。
  
  “通俗地讲,人体像一艘帆船,脊柱是桅杆,附着的小关节、小肌肉群和韧带就是帆骨和缆绳,只有整体保持动静力平衡,保持颈腰椎健康,帆船才能稳健地行驶在江河里。”
  听年轻的教授这样讲话,觉得从事医学科研、治病救人,如诗般美好!
  (王拥军教授每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有骨伤科专家门诊)
  
  【专家简介】
  王拥军教授,43岁,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咨询与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多项荣誉。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骨、脊柱退变与衰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