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视网膜下腔手术

作者:唐仕波 朱晓波




  什么是视网膜下腔手术
  
  人的眼球好像一个篮球,篮球有内胆、外壳以及撑涨篮球的空气。而眼球的“内胆”有两层,内层就是上面所说的视网膜,其外面是脉络膜,该两层平时是紧紧贴附的,之间只有潜在的空隙,叫做视网膜下腔。包在视网膜内的就是支撑起眼球的玻璃体。
  部分严重的湿性黄斑变性患者,其黄斑部视网膜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大量出血,甚至累及玻璃体腔,此时,激光(包括光动力疗法)及眼内注药均无济于事,经视网膜下腔摘除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同时清除瘀血的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的解决途径。由于大量的新生血管和瘀血会严重并且不可逆转地损伤视网膜细胞,因此,原则上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尽快手术。
  手术的方法是将眼球外壳刺穿三个小孔,在切除病变的玻璃体后,将“内胆”视网膜切开,直接清除视网膜下腔的新生血管膜及瘀血团块,尤其是黄斑区域,然后以激光封闭视网膜切口,以长效气体或硅油代替玻璃体顶住视网膜切开口同时也支撑眼球。
  该手术虽然可清除视网膜下的新生血管和积血,但是术中不可避免地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到视网膜外层的色素上皮细胞,严重者可能发生脉络膜大出血等灾难性并发症,手术的风险相当高。因为手术不能预防新生血管的发生,所以手术后再出血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出血量少者会自行吸收,量多者还需要再次手术。由于必须切开视网膜,所以手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情况也有,其解决办法还是依靠再次手术。
  
  手术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手术后的视力预后,各家报道不完全一致。多数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只能保持现有视力或稍有提高,只有很少的患者能够比较幸运地提高2~3行视力。影响手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主要是患者本身病情的轻重,通常发病时间越短、出血越新鲜、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越偏离黄斑中心凹、手术越顺利、术后并发症越少,整个手术的治疗效果就会越好。当然,由于这个手术的高难度和高风险,它对医院的显微手术设备、医生的眼底手术技巧都要求甚高,国内能较好完成这种手术的单位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西安、成都等大城市的大型医院。
  
  手术前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1.要做详细的视网膜尤其是黄斑部的功能和形态学检查,包括多焦视网膜电图、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等,以判断术前的视功能,并作为评估术后疗效的指标;
  2.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患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既不能盲目乐观而对术后视功能恢复寄予过高期望,也不能悲观失望而轻易放弃治疗;
  3.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采取合适的姿势休息(大多数要求面部朝向下的俯卧姿势,时间要求10~14天),以尽量减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4.由于炎症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所以手术前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量的激素,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有益于神经细胞营养的药物,如维生素E、三磷酸腺苷、胞二磷胆碱以及活血化瘀的中药,以帮助最大限度地恢复视功能。
  5.手术不可能彻底解决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问题,因此需长期复查。术后早期应密切观察,三个月内最好每月检查一次眼底,半年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一年后可逐渐放宽至每半年或每年一次。
  总体来说,视网膜下腔手术是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不得已的选择。患者应在充分了解自身病情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本人全身健康状态、视力期望、治疗愿望、复查就诊条件等多种因素,再慎重决定是否接受该手术治疗。
  (唐仕波主任每周一、三下午,周五上午有特需专家门诊,预约电话:020-87331373)
  
  专家简介
  唐仕波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兼眼科医院副院长、国家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玻璃体视网膜研究室主任,并担任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美国视网膜专家学会成员、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协会(APVRS)理事等职。擅长黄斑部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和各种疑难眼底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