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隔绝”胸、腹腔内的“炸弹”
作者:景在平
主动脉瘤是怎样形成的
胸、腹主动脉是贯穿于人体胸腔和腹腔内的主干大动脉,是人体躯干和下肢血液供应的主要通道。人群中患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比例逐年增加,这些疾患将对人体循环系统的动脉管壁产生损害,使之弹性减弱,管壁变薄。在持续不息的高压、快速血流冲击下,那些受损部分的管壁将逐渐向外膨胀,最后发展成为瘤样扩张。此时,在临床上称为“动脉瘤”。发生在胸腔内胸主动脉上的称为“胸主动脉瘤”,发生在腹腔内腹主动脉上的称为“腹主动脉瘤”。
还有一种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胸主动脉壁在受到某些病理因素的破坏后,高速、高压的主动脉血流将其内膜撕裂,使主动脉的内膜和外膜分离,形成夹层,并导致破裂口附近主动脉的外膜扩张而形成动脉瘤。
胸、腹主动脉瘤有哪些危险性
胸、腹主动脉瘤一旦形成,将不停地长大。如果不及时予以治疗,将从两方面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首先,随时有破裂的危险。国外资料表明,直径大于5厘米的腹主动脉瘤,年破裂死亡率高达50%,5年破裂死亡率则为95%。换句话说,如果动脉瘤患者不予手术治疗的话,在1年内,2个病人中有1个将会因破裂而死亡。在5年内,几乎全部因破裂死亡。因此,人们习惯上称胸、腹主动脉瘤是胸腔和腹腔内的“炸弹”,而且是一种“不定时炸弹”。
“微创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过去胸、腹主动脉瘤一旦确诊,除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外,都考虑积极的手术治疗。既往的手术方法主要采用经胸、经腹径路的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由于患胸、腹主动脉瘤的病人90%为老年患者,许多病人不能够接受手术治疗。即使有一部分病人选择了手术,但因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使另一部分病人对手术望而却步。因此,寻求一种微创、简便、疗效确实的胸、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法,是血管外科同行一直努力的目标。这时“腔内隔绝术”应运而生。
腔内隔绝术的手术要点:在局麻或半身麻醉下,在患者大腿根部穿刺或仅切开3〜5厘米小切口,通过股动脉将特制的、带有金属内支撑的人造血管送达瘤体所在部位的主动脉管腔内,在人造血管近远端分别接有金属内支撑,气囊扩张内支撑后,它可将人造血管牢固地固定在血管腔内,使血流流经人造血管管腔,而不再撞击薄弱的业已扩张的瘤腔,从而达到预防胸、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目的。
“腔内隔绝术”有哪些优点
与传统手术相比,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显著的优点在于大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对人体的影响。患者可以在清醒状态下配合手术,手术完全避免了既往“顶天立地”的大切口。手术是在不需输血的情况下进行,我们也称这一新手术为“无血手术”。由于手术对患者胸、腹腔干扰极小,患者术后并发症较传统手术发生概率小得多,而且恢复较快。术后6小时可以进食,术后24小时可以下床活动,术后3天可以出院休息。这些状况在传统手术中是想都不敢想的,而在腔内隔绝术应用之后却都变成了现实。
“腔内隔绝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仅需通过小切口和透视完成,不需大动干戈地开胸开腹。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同时输血量也大大减少,很多患者甚至可以不输血,而且避免了主动脉的长时间阻断,内脏所受干扰被减到了最小。由于“微创”术后恢复很快,许多患者手术当晚即可进食,次日即可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降低,使许多因体弱多病不能耐受传统手术或因传统手术并发症多而只能消极等待的患者获得了简捷有效的治疗。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系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上海市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和国家重点学科。于1997年成功实施国内首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至今已成功救治了大量患者。
(作者每周三上午有特需门诊,预约挂号电话:021-2507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