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抑郁”是一种信号

作者:孙时进




  关于抑郁、抑郁症,这些年各种媒体谈了很多,它的表现、危害、发病率、药物治疗等常识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觉得有必要从宏观社会心理的角度剖析这个业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探讨整个社会的改变与人类成长、个人成长的关系,从更深层面解读抑郁和抑郁症的意义,以及为什么会在全社会流行。
  抑郁症状有时是一种信号,是人体一种智慧的语言,我们需要读懂它背后的含义,而不只是简单的用心理治疗的技术或化学药物消除它……
  
  信号1:“抑郁”是有进化意义的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不良情绪如同机体疼痛、疲劳等反应一样,是对我们的提醒和使我们避开伤害;从心理的角度看,适当的抑郁、焦虑、恐惧等常常是人类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就像咳嗽,大部分情况下是在排除异物时人体作出的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应。从这个角度看抑郁症状也是有进化的意义的,引起抑郁的根本原因是对我们有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各种资源的“丧失”。适当的抑郁可能引起我们行为等的改变,以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关键是我们如何从根本上认识它、解决它。
  有一个白领男青年,每到周一上班就心烦,他长期失眠、情绪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交谈后得知,他既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不喜欢公司的气氛,但公司的高薪水很吸引他,可以解决他供房、供车、养家的压力。不过,他感觉到这里没有他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他是接受这个现实,为了工资继续忍下去呢,还是选择离开?低落的情绪有时可以帮他避免冲动,使他更为冷静客观,但如过分时也可能带来更大的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焦虑、愤怒是抗拒。反抗需要勇气,反抗也可能要付出代价。如果停止反抗,有意无意的就可能出现抑郁的问题,甚至引起一种生活的无意义感和生命无价值感。你是以抑郁的症状替代了现实的冲突与实际问题,以症状来回避现实,因为现实更痛苦更无法解决。抑郁在丧失到一定程度时对你是一种保护,至少“你保全了饭碗”,这种保护又是一种无意识的。人类的机体有很多的智慧,无意识的东西在现实社会中如何把握非常关键。在这种状态下,怎么提高当事者的觉悟,促进其人格的成长,“是反抗、逃避,还是寻找其他的出路”。譬如,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有了一定的自信,你可以选择老板,选择另外的工作岗位和环境。这要靠当事者自己“觉悟”,他理清了现实世界的格局,何去何从在于他自己的选择,是学会一种生活的艺术。
  人们都认为抑郁、情绪低落是坏事,包括自杀和死亡,但是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看,抑郁对人是有一定好处的,有一定的自我保护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抑郁状态的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反而更客观。
  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忧郁症问题专家史培勒教授曾经说过“抑郁症这种病往往袭击那些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历史上,牛顿、达尔文、林肯、邱吉尔和海明威都曾患过抑郁症。
  社会在进步,每个个体的发展需要寻找到一个幸福的途径。
  
  信号2:“抑郁”让我们沉静下来
  
  抑郁的人,是对自已、对他人、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荣格说过“神经症是上帝之子”(重症难治性抑郁划分在精神病范畴),如果抑郁症往往袭击那些“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那么,这部分人群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将要面临的问题。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我们应该转向更加关注人的精神、关注人的内心,这样才能达到和谐发展。
  经济越发展,社会生活节奏越快,就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压力。为什么白领人群、优秀人群首先遇到“抑郁”的困扰,因为他们的生存问题解决了,他们在上升的路上寻求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时候,“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如果在心灵上寻找不到答案就会迷失自我,甚至选择死亡。
  抑郁症状是一种预兆,这些症状是用一种特殊的语言智慧地告诉你,“要注意了”,“要加油了”。我们应该沉静下来,花一点时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这辈子想追求什么”,而不是出现抑郁情绪马上吃药, “消除信号”,麻痹自己。
  人本心理学认为,抑郁症本质的解决之道是靠自己。外界任何支持的着力点,都应该建立在个体自我成长的基础上。
  
  信号3:“抑郁”不可依赖药物治疗
  
  从医学发展史上看,抗精神病类药物的发展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它与疫苗、抗生素发现一样,具有重大意义。
  大家都知道,发烧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老人们会说“孩子生一次病就长大一次”,在可能的范围内,孩子自身的抵抗能力可以促进他的身体和心智两方面的健全。所以,孩子感冒发热,马上就用退烧药、抗生素,肯定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当然这个孩子高烧超过42℃危及生命,就该立即采取各种理化的降温措施,把高烧降下来了。发烧的问题解决了,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才是最本质的。
  抑郁的人在现实中没有找到合适的“支撑点”,他在苦苦地寻找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有可能通过痛苦获得重生,这是一种“化蚕成蛾”的过程。但在抑郁症状袭来,病人痛苦到“油盐不进”的情况下,你只能寻求药物,甚至是物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一段时间,等他人格成长到可以离开药物,才能离开药物;他的人格没有成长到足以长期离开药物,就停止药物治疗,则会出现自杀等严重的后果。在症状控制以后,如果没有对他心灵的救赎,帮助他更深入地认识世界、找到自我,还是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信号4:“抑郁”需要寻求各种支持手段
  
  “抑郁”是人类进化出的必要的心理功能,如果这个世界只有快乐没有抑郁,那将会是不可想象的世界。即便不考虑药商们为了利益出卖良心的一面,滥用“快乐”药物也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我们要对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心存感恩,不加思考地反对药物的做法无疑是愚蠢的。但我们在认识到药物给人类进步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它的局限。把疯子治成傻子并非是我们的目的。
  国外研究发现,自杀率最高的是中年、单身男性。用世俗的眼光看,这些人有很多已经功成名就,突然他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找不到人生的价值,这种“中年危机”仅仅吃药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我们暂且不论内源性抑郁症(即遗传性抑郁症)。抑郁与自我概念有关,与自我的生命价值有关,是要么成长要么毁灭的“化蚕成蛾”的过程。“抑郁”在人类进化意义上是对重大丧失的情绪反应,有一部分丧失是不可挽回的,如亲人的丧失。我们要学会从根本上理解了得失的辩证关系,才能超越它。死亡是我们无法战胜的,但当我们理解、接纳和学会了面对时,我们也就超越了它。而白领和优秀人群的自杀问题,对于他们来说都面临着“正视现实世界,重新走出来”的认知过程,这不只是药物的问题。药物可以暂时让他的心情平复,如果自我认知的问题没有解决,病根还在那里。觉悟、自觉、自我的成长和改变可能是最根本的改变和最终的目的。
  心理治疗是帮助他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找到新的人生目标。我们不能过分夸大自救的作用,就像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人是需要社会支持的,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永远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软弱,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亲朋的支持,这些救助手段都不要拒绝,一切手段皆要为我所用。
  
  好的心理学家永远不能替代精神科医生,精神科医生也不能完全替代心理治疗。二者需要互相配合,和而不同。携手对人类的进步和成长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