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肝癌药物治疗新进展: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任正刚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已经成为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肝癌容易转移,因此,不少肝癌在诊断时就发生了转移,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或者,即便是手术切除了肿瘤,但手术后很快就复发或发生了转移。这就说明肝癌其实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也说明了全身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然而,遗憾的是,以传统化疗为主的全身治疗对肝癌的疗效很差,迄今为止,几乎所有问世的化疗药物都应用于肝癌,但有效率很低,几乎没有超过20%。而且,从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而言,尚没有一种传统的化疗药物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能延长肝癌病人的生存期。原因之一在于肝癌本身对化疗药物比较不敏感,不像血液系统肿瘤那样对化疗药物敏感。原因之二是传统的化疗药物选择性差,只要是增生快的组织都容易受到化疗药物的损害。因此,寻找肝癌特异性的治疗靶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如果找到了肝癌特异性的治疗靶点,针对这个靶点的治疗就会成为特异性的治疗,只对肝癌细胞有杀伤力,而对正常的组织影响不大。这样的治疗方法,就是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通常是针对肿瘤生长的关键分子,而该分子是决定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键分子。例如这些分子或决定肿瘤的增殖,或决定肿瘤的血管形成,或决定肿瘤的转移等等。此外,这些关键分子还要具备癌组织特异性表达的特性,即这些分子在肿瘤组织表达很高,而在正常组织内表达很少,如果抑制了该分子,对正常组织的功能影响不大。例如,用单克隆抗体或化学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特异性地抑制该分子,就能够抑制肝癌的增殖,引起肿瘤细胞的死亡,抑制肿瘤的转移,同时对人体的毒性不大。
  目前分子靶向治疗已经开始应用于肝癌的治疗。有些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肝癌的治疗,例如,针对癌细胞增殖的信号Raf和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 R2的多靶点药物索拉非尼已经在欧洲、美国和我国上市,并批准为肝癌的治疗药物。已经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对晚期的肝癌能够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其他的分子靶向药物,如针对和癌细胞增生有密切关系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小分子化合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罗替尼)以及针对肿瘤血管形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已经进入II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显示对肝癌有效。
  分子靶向治疗在理论上较传统的化学治疗有明显的优势,主要的优势在于对肿瘤有特异性,且毒性小。不过,目前的分子靶向治疗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发现的肝癌治疗靶点的特异性还有限,临床应用还有一定的毒性;决定肝癌生长的分子靶点或信号是多重性的,单一的靶点治疗很难达到完全抑制肝癌的目的,因此,其临床疗效也不十分理想。不过,分子靶向治疗肝癌已经显示是有效的,随着肝癌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更特异的分子靶点的发现,以及多重靶点药物的联合应用,将会使分子靶向治疗肝癌的疗效进一步提高。
  (作者每周三全天、周四上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