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0期

活血养心话丹参

作者:杨柏灿




  丹参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迄今已有2 500余年的历史。丹参,又名赤参、血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说到丹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共识:它中医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要药和专药!事实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有用过丹参或其相关制剂的经历。
  丹参味苦性微寒,主要作用于心、心包和肝经,为治疗血分病证的要药。丹参和丹参制剂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能“肩负重任”,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点实现:
  
  活血通心脉
  
  用于心血瘀阻,血脉不通(不畅)的病证。血行不畅,瘀血阻滞所引起的病证非常广泛,既有全身性的,又有局部性的,最为常见和主要的就是心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心主血,主血脉,意即心主宰人体的血液循环,既能推动血液在血脉内的流动,又能保证血脉的畅通,从而确保血液循环的正常。因此,心的功能改变势必引起血行不畅,血脉瘀阻。同样,其他任何原因导致瘀血阻滞、血脉不通也必定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通常出现胸闷、心悸、胸前区的憋闷疼痛甚至刺痛,乏力,嘴唇紫暗,舌质有瘀点甚至瘀斑等表现。这些症状和体征可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丹参专入心经和心包经,能活血通脉,祛瘀止痛。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其发作或有部分症状时应用丹参能起到治疗作用;而在缓解期或尚未发现有明显的心血管疾病但有可疑迹象者,能起到预防发作或发病的效果。可配伍益母草、桃仁、红花等药。
  
  凉血清心火
  
  用于心火亢盛的烦躁、失眠、口苦、等病证。中医认为,人的精神、神志、意识思维活动变化都主要与心有关。若热入血分,心火旺盛,扰乱心神,必然出现心烦失眠甚至癫狂等精神异常的表现。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出现烦躁失眠等症状,而失眠等又会加重或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丹参味苦性寒降泄,主要归于心和心包经,专入血分,善于凉血清心除烦,非常适合于心火扰神的病证,轻则单用即可,重则可适当配伍黄连、淡竹叶、生地黄等药。
  
  养血安心神
  
  用于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的心悸、胆怯失眠等病证。心之所以主神明,关键就是因为神明活动所需的物质基础就是心所主的血。若心血不足,心神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必然会出现诸如心悸、失眠等神志异常的表现,这些症状在心血管疾病中也十分常见。丹参专入血分,虽以活血为主,但也有一定的养血补血的作用,对于因心血不足所出现的神志改变,配伍其他养心安神的药物如酸枣仁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丹参既活血又凉血还养血,可谓是和血之剂,善治血分病证,但以活血为主,主治血瘀病证。
  丹参除了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外,还常用于:
  一、调经止痛: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月经不调。引起月经不调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血行不畅、血脉不和。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的错乱,经量的减少,经血紫暗,或伴有血块,经行腹痛,甚至少经、闭经。在治疗上自当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丹参既归心经以通血脉,又归肝经以调血行,能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常配伍香附、郁金、益母草等药。
  二、祛瘀消: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瘕积聚。瘕积聚是中医的病名,指那些局部瘀积的有形包块,包括现在的肿瘤、囊肿、梗阻等病。中医认为,瘕积聚的形成主要由于痰湿瘀血等有形病邪淤积而成。因此在治疗上当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散结消,常配伍半夏、三棱、莪术等药同用。
  在应用丹参时当注意以下两点:1.无瘀血现象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当慎用或禁用,以免引起出血过多。2.丹参性质寒凉,功能活血,会诱发或加重脾胃病证。因此,脾胃虚弱或有胃溃疡、胃炎等疾病的患者,应慎用丹参,即便需要用之,也不宜多用久用。
  (作者每周三上午在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中医文献馆、周二下午在新华路540号光华医院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