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2期
冬季需防心肌炎
作者:时毓民
呼吸道病毒是引起心肌炎的祸首
引起儿童心肌炎的原因很多,如药物过敏、细菌感染、风湿热、立克次体及病毒感染,其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最多见。这些病毒多达二十种以上,如柯萨奇、埃可、流感、副流感、风疹、麻疹、疱疹等病毒。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脏,释放出的毒素导致心肌炎症反应,引起心肌细胞血液供应障碍,致心肌变性,并累及心包、心内膜,甚至心的“电路”即传导系统。如病毒不直接侵入心脏,也会通过人体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心肌炎。
心肌炎的表现轻重不一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轻重程度相差很大。隐匿型起病常没有明显的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病史,患儿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当身体不适或因其他疾病到医院去检查时才发现心脏扩大。典型的表现是患儿在有症状前数日到数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也可同时出现心脏不适症状。较重的可有明显的乏力、面色苍白、多汗、心慌、气急、胸闷、头晕、“心口痛”、浮肿、手脚发凉、肌肉疼痛、食欲不振,甚至有发绀的表现。患儿安静时心率也较快,可以高达160次/分以上,还有少数患儿心率反而减慢,不到60次/分。心脏有暂时性扩大,到疾病恢复后,绝大多数会恢复正常大小。很少的患儿呈暴发型发作,心脏明显扩大,血压下降,可有心力衰竭和休克,甚至在数小时或数天内突然死亡,医学上称为“猝死”。
隐匿型和暴发型对孩子的威胁最大,家长需特别关注。尽管病初不易发现,只要家长细心观察,仍可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如不明原因的心慌、头晕、乏力等都应引起重视,需及时到医院检查。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很重要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数预后良好,仅有极少数发展成慢性心肌炎。对轻、中型患儿,首先,要注意休息,急性期有发热、心悸、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者应卧床休息。有时患儿已不发热或一般状况尚好,家长认为是感冒而不予重视,过早地去上学,常会诱发病情骤变。一般来说应休息2周。
对在家休息的患儿,家长应注意病情的变化,如患儿感觉憋气、心慌、烦躁等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要每天坚持数脉搏,一日4次,并注意脉搏的强度、频率和节律。如频率比正常儿超过50%,或者脉律不齐,应及时找医生。
对病情较重的心肌炎患儿应住院治疗,大约3周左右,然后回家治疗。由于病毒对心肌损害的特殊性,其恢复期要长于病毒对其他脏器的损害,一般需休息3个月。在此期间不要过于劳累,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定期到医院检查。
在饮食上,需给患儿富含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减轻心脏负担,要适当减少盐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B和C的摄入。
心肌炎预后的好坏主要与病情急慢、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一般来说,年龄越小,预后越差。病情复发者预后差,很快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者预后也不好。
(作者每周一下午有特需门诊,周三、四、五上午有高级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