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2期
心脏杂音是心脏病的征兆吗
作者:郑安琳 张 亮
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的体育老师小马,在不久前学校组织的体检中,被告之心脏有杂音。这个结果,不啻一颗炸弹,把小马“炸”闷了,整天沉默寡言,恍恍惚惚,动辄就去询问校医:“我是不是患有心脏病?”小马急急忙忙去了几家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有言没事的、有言小毛病的、有言心脏病的……小马恐慌了:我到底得的是不是心脏病?心脏杂音能消除吗?
很显然小马是受了“心脏杂音是心脏病的征兆”的误导。其实,二者之间未必就有联系,奉劝有心脏杂音的朋友,勿轻易对号入座,心里生出种种不祥念头,以免杞人忧天。那么,究竟什么是心脏杂音?它是如何产生的?
医学上,心脏杂音是指在正常心音(即第一、第二心音)以外出现的一组历时较长,有多种频率混合而成的杂乱的声音。它主要是由于血流加速或血流紊乱产生涡流,并形成涡流场,使心壁或血管壁发生振动所致。导致杂音出现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如运动、情绪激动、贫血、甲亢、发热等引起的血流加速。
2.心脏瓣膜口狭窄,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器质性狭窄,如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狭窄等;另一种是相对性狭窄,如心室腔或大血管的扩大而瓣膜本身并无病变。
3.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其中属器质性的有:风湿性心脏病和中老年常见的瓣膜钙化性心脏病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相对性的主要是由于心室扩大或乳头肌、腱索张力不足或大血管扩张,使瓣环松弛导致瓣膜不能紧闭等。
4.先天性缺损导致心内或大血管间存在异常通道,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
5.心腔内漂浮物,如心内膜炎时赘生物或断裂的腱索及心脏粘液性瘤等。
6.血管腔扩大,如动脉粥样硬化或梅毒引起的动脉瘤。
7.单纯性二尖瓣脱垂,往往多见于青少年,尤其是女性,产生的原因与二尖瓣腱索发育不良有关,多在情绪激动、焦虑或运动后发生脱垂,但不一定是持久性的,大部分人随年龄的增长可以消失,故从本质上讲属于生理性的。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有的杂音是功能性的,它与心脏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有的杂音是器质性的,它是心脏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因此,盲目地将心脏杂音等同于心脏病是不科学的。
那么,心脏杂音到底有何危害?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一般而言,功能性的如运动、情绪激动及发热等情况产生的杂音,不会对心脏本身造成严重的影响。器质性的杂音,也要辨证认识:有的情况下,杂音的出现或增强可提示我们心脏疾病的进展,如当二尖瓣区杂音增强时往往是因为狭窄加重,高血压患者出现杂音可能是发生了心室的扩大。但在某些情况下,杂音的变化反而与心脏病的变化背道而驰,比如当二尖瓣极度狭窄、通过心脏的血流极少时,杂音反而减弱或消失;又如瓣膜狭窄病人在心功能不全时,心肌收缩力减弱,杂音减小,但当心功能得到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强时,狭窄口两侧的压力差由小变大,则杂音由弱变响。也有些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二尖瓣狭窄或患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病人,杂音终生不变,也未曾发生心力衰竭。
有了杂音该如何治疗呢?通过以上介绍,这个问题已不难解答。
患者在治疗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帮助下明确杂音产生的准确原因。对于非器质性的杂音,在纠正了发热、情绪激动、甲亢、贫血、过度运动等诱因后,杂音是可以减弱或消失的。对于器质性的杂音,我们应重点关注导致杂音的原发疾病以及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的防治,并应力求控制其诱发因素。对于未曾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要适当地控制运动量,积极防治感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控制钠盐的摄入及体重的增加,不嗜烟酒、浓茶、咖啡,建立合理的生活模式。如果已经有少尿浮肿、胸闷气急、夜间端坐、阵发性咳嗽咳痰等心力衰竭表现的患者,则应在适当休息、注意饮食的同时,服用强心、利尿、扩充血管等药物来改善心功能,并积极控制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
此外,瓣膜病变的患者可考虑瓣膜扩张、切开或置换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室缺、房缺的患者可行修补术;动脉瘤的患者可做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等。
总之,对心脏杂音的治疗并不是以减弱或消除杂音为唯一目的,因为有些杂音很可能是终生存在而无法消除的,关键是要改善心脏的血液动力条件,使原发的心血管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