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2期

“四世同堂”的大腕

作者:张惠民




  在OTC(非处方药的英文缩写)药物中,最常见的药物就是口服的抗生素类,这其中最受患者青睐、药效最佳、副作用较少的当属头孢菌素类。用"大腕"来形容它也不为过。只要疾病诊断清楚,应用这一类药当属首选。
  头孢菌素是抗生素类药物中的后起之秀。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始应用于临床,且发展迅速,品种层出不穷。按一般规律,第二代的出现即意味着第一代将暂被淘汰。然而在40余年中,头孢菌素虽已由第一代发展至第四代,但是各代的口服制剂仍在继续发挥其固有抗菌效能,故而成为抗生素中"四世同堂"的大家族。
  
  第一代
  
  头孢拉定
  即先锋霉素Ⅵ、头孢雷定,商品名泛捷复、克必力、赛菲特,对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有杀菌作用,适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耳鼻喉感染、肾盂炎、膀胱炎、皮肤软组织感染。成人用量为每日2~4克分4次,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分4次空腹服。
  
  头孢羟氨苄
  即羟氨苄头孢霉素,商品名赛锋、欧意。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具有杀灭作用,但作用较强,适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胶囊每粒0.25克,成人每日2次,每次用量1克;儿童用颗粒剂每袋125毫克,1岁以内每次半包~1包,1~5岁儿童1~2袋,5~7岁儿童2~2包半,7~10岁儿童2包半~3包,日服2次,或每日每公斤体重30毫克,分2次,这种药的副作用很少。
  
  第二代
  
  头孢克洛
  即头孢克罗、头孢氯氨苄,商品名新达罗、再克、可福乐,抗菌谱与头孢羟氨苄相仿,适应症及副作用与头孢羟氨苄相似。头孢克洛多为颗粒剂或干混悬剂,每包125毫克,成人每次2克,每日3次;儿童常用量每日每公斤体重20毫克计算,分3次服,或1岁以内儿童每次1/3包~半包,1~3岁儿童每次半包,3~6岁儿童每次半包~1包,6~10岁儿童1包~1包半,每日3次,用凉开水中调匀后空腹服用。
  
  第三代
  
  头孢克肟
  即氨噻肟烯头孢菌素,商品名世福素。本品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淋菌性尿道炎、胆囊炎、胆管炎、中耳炎、副鼻窦炎等。颗粒剂含本品50毫克,成人每次100毫克(2包)每日2次;儿童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5~3.0毫克计算,每日2次
  
  头孢他美酯
  即头孢米特酯,抗菌谱与抗菌活性同头孢克肟,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强于头孢克肟,适应症与头孢克肟相似。片剂,每片250毫克,口服,成人每日500~1000毫克,分2次饭后服;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8~12毫克计算,每日2次。
  
  第四代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两者均为注射剂,都是1992~1998年开发的新产品,首先出现于瑞典和日本市场,至2000年国内已有应用于治疗的报道。口服剂型有待开发研制。
  患者在购药或服药前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核对商品名与化学药名。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禁用,对青霉素类过敏者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新生儿慎用,肾功能不全者酌减剂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清火去痤疮栀麦疗效好
  
  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副主任医师邱建行
  疮,又称暗疮、青春痘、青春蕾、青春疙瘩。好发于面部、上胸部、肩胛间。初为毛囊性小丘疹,顶端有黑色栓塞物,用乒挤压后可排㈩牙膏样乳酪物,严重者可有脓疤、结节、脓肿、疤痕及色素沉着(生在面部的痤疮千万不要挤压,以免细菌侵入血脑屏障,引起不良后果。--编者注)。
  现代医学认为,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曾多,刺激皮脂腺分泌使其曾大,故易患痤疮。青春期前极少有痤疮,阉割者及类无睾者不发生痤疮,此时给子雄性激素可以诱发痤疮,且停用后即消退。女性在月经前常发生或加重该病,因这段时间雄性激素增加,而求偶素减少。妊娠期间痤疮可减少或消退,系与黄体酮增加有关。长期应用皮质激素以及肾上腺肿瘤患者,亦易牛痤疮。这些事实均证明本病与内分泌有关。并且,皮脂腺的发育与分泌直接受雄激素的支配,其中以睾酮作用最强。不少专家发现,皮脂毛囊中存在着痤疮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糠疹芽孢菌,但以前者为重要。棒状杆菌在游离脂肪酸的产生中起主要作用。棒状杆菌越多,游离脂酸也越多。游离脂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使其壁损伤破裂,与剥脱的角化细胞、棒状杆菌等进入真皮,引起毛囊周围的炎症,从而形成痤疮。
  中医认为,青年之人,生机旺麝,血气方刚,加之阳热偏盛,日久营血渐热,络脉充盈,血热外壅,郁于体表,因而致病。或者,饮食不节,偏嗜辛辣,过餐烧烤,多食腥发,或鱼腥海味,或肥甘油腻,日久则脾胃运化不良助阳化热,湿热循经上蒸,外发面部,血随热行,形成痤疮。
  最近-上市的清火栀麦胶囊,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用其治疗痤疮,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少病人服药后,痤疮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且很少复发。